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秦巴山地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余付勤 张百平

余付勤, 张百平. 秦巴山地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 自然保护地,2022,3(0):1−10 doi:  10.12335/2096-8981.2022081501
引用本文: 余付勤, 张百平. 秦巴山地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 自然保护地,2022,3(0):1−10 doi:  10.12335/2096-8981.2022081501
YU Fuqin, ZHANG Baiping. Spatial Pattern of Natural Protected Areas in Qinling-Daba Mountains[J]. Natural Protected Areas, 2022, 3(0): 1−10 doi:  10.12335/2096-8981.2022081501
Citation: YU Fuqin, ZHANG Baiping. Spatial Pattern of Natural Protected Areas in Qinling-Daba Mountains[J]. Natural Protected Areas, 2022, 3(0): 1−10 doi:  10.12335/2096-8981.2022081501

秦巴山地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doi: 10.12335/2096-8981.2022081501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7FY100900)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E-mail:zhangbp@lreis.ac.cn

Spatial Pattern of Natural Protected Areas in Qinling-Daba Mountains

  • 摘要: 秦巴山地是我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其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使其在生物地理分布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与意义,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其自然保护地的现状进行梳理,发现秦巴山地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聚类型分布,在组成上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为主,以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为辅;在空间交叉重叠上,共有34处重叠区域,涉及60个自然保护地,主要分布在米仓山、西秦岭的太子山、神农架、伏牛山以及熊耳山等地;隶属于6种交叉重叠类型,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交叉重叠类型为主,反映了自然保护地设立早期的历史遗留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对规划不合理、存在空间重叠、碎片化的自然保护地予以重点关注和提升,从而促进秦巴山地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形成科学合理的保护地布局。
  • 图  1  秦巴山地自然地理概况

    Figure  1.  Physical geography of Qinling Bashan Mountains

    图  2  秦巴山地主要自然保护地分布

    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major nature reserves in Qinling Bashan Mountains

    图  3  秦巴山地自然保护地核密度

    Figure  3.  Density map of nature reserve core in Qinling Bashan Mountains

    图  4  秦巴山地重叠保护地核密度

    Figure  4.  Density of overlapping protected earth core in Qinling Bashan Mountains

    表  1  秦巴山地各类型自然保护地数量统计

    Table  1.   Quantity statistics of various types of nature reserves in Qinling Bashan Mountains (including overlapping areas)

    保护地类型级别数量(个)数量占比(%)面积(万hm2面积占比(%)
    自然保护区国家级5916.39245.4537.18
    省级6618.33179.8527.24
    市级92.506.651.01
    县级123.3429.114.41
    森林公园国家级7220.0078.3411.87
    省级8022.2217.88*2.71
    地质公园国家级226.1147.037.12
    世界级51.3945.276.86
    湿地公园国家级359.7210.621.61
    总计360100.00660.20100 .00
    注:1)统计数据含交叉重叠面积;2)*表示由于部分保护地面积信息缺失的不完全统计。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各类型自保护地最邻近指数及分布模式

    Table  2.   Nearest index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various types of self-protection sites

    类型平均观测距离(km)预期平均距离(km)最邻近指数R分布模式
    自然保护地19.3121.910.88聚类型
    自然保护区27.1329.450.92聚类型
    森林公园36.0533.051.09均匀型
    地质公园69.0257.841.19均匀型
    湿地公园52.7946.291.14均匀型
    下载: 导出CSV

    表  3  秦巴山地各类自然保护地之间交叉、重叠情况

    Table  3.   Overlapping of various nature reserves in Qinling Bashan Mountains

    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类型交叉重叠保护地交叉重叠形式
    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交叉
    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南阳恐龙蛋化石群自然保护区交叉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嵩县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交叉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交叉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交叉
    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交叉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重合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九寨国家森林公园重合
    南阳恐龙蛋化石群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交叉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重合
    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天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交叉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松鸣岩国家森林公园交叉
    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大峪国家森林公园交叉
    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亚武山国家森林公园交叉
    安县海绵礁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安县生物礁国家地质公园重合
    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沙滩国家森林公园交叉
    大九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重合
    大小兰沟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交叉
    光雾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交叉
    光雾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交叉
    贵清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贵清山国家森林公园交叉
    鸡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交叉
    灵官峡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灵官峡省级森林公园交叉
    天竺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交叉
    熊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交叉
    七里山市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七里山省级森林公园交叉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官鹅沟国家地质公园重合
    金丝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交叉
    黎坪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黎坪国家地质公园交叉
    洛宁神灵寨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洛宁神灵寨国家地质公园重合
    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南宫山国家地质公园重合
    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冶力关国家地质公园重合
    扎尕那省级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扎尕那地质公园交叉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公园—地质公园内乡宝天曼国家地质公园交叉
    下载: 导出CSV
  • [1] Dudley N. Guidelines for Applying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Categories[M]. Gland: IUCN, 2013.
    [2] 刘道平, 欧阳志云, 张玉钧, 等. 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 机遇与挑战[J]. 自然保护地, 2021, 1(1): 1−12
    [3] 欧阳志云, 杜傲, 徐卫华.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研究[J]. 生态学报, 2020, 40(20): 7207−7215.
    [4] 唐芳林. 国家公园体制下的自然公园保护管理[J]. 林业建设, 2018(4): 1−6.
    [5] 余付勤, 张百平, 王晶, 等. 国外大尺度生态廊道保护进展与秦岭国家公园建设[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0): 2478−2490.
    [6] 新华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EB/OL]. (2019-06-26)[2021-08-10].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6/26/content_5403497.htm.
    [7] 潘竟虎, 徐柏翠.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可达性[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2): 353−362.
    [8] 马童慧, 吕偲, 雷光春. 中国自然保护地空间重叠分析与保护地体系优化整合对策[J]. 生物多样性, 2019, 27(7): 758−771. doi:  10.17520/biods.2019087
    [9] 杨志刚, 郭盛才, 林寿明, 等. 广东省自然保护地数量类型及空间重叠分析[J].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 37(3): 54−60. doi:  10.3969/j.issn.1006-4427.2021.03.009
    [10] 石秀雄, 杨广斌, 李蔓, 等. 贵州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特征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21, 28(6): 323−329.
    [11] 李永进, 汤玉喜, 黎蕾, 等. 湖南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重叠关系分析[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1, 37(12): 1540−1547.
    [12] 冯达, 胡理乐, 陈建成. 北京市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与交叉重叠特征[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0): 3421−3429.
    [13] 王晓雅, 凌子燕, 陈研, 等. 秦岭中部自然保护区植被生长状况遥感监测[J]. 自然保护地, 2022, 2(2): 48−59. doi:  10.12335/2096-8981.2021121602
    [14] 赵芳, 张百平, 朱连奇, 等. 秦巴山地垂直带谱结构的空间分异与暖温带—亚热带界线问题[J]. 地理学报, 2019, 74(5): 889−901. doi:  10.11821/dlxb201905004
    [15] 国家林业局. 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R]. 北京: 国家林业局, 2013.
    [16] 傅坤俊. 秦岭光头山植物区系概述[J]. 西北植物研究, 1983, 3(1): 28−39+84.
    [17] 崔友文. 秦岭植物区系成分的研究[J]. 西北植物研究, 1982, 2(1): 1−7.
    [18] 应俊生. 中国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J]. 生物多样性, 2001, 9(4): 393−398. doi:  10.3321/j.issn:1005-0094.2001.04.011
    [19] 刘晓清, 张霞, 王亚萍, 等. 秦岭地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12): 7365−7367+7496.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12.12.139
    [20] 王荷生, 张镱锂.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生物多样性和特征[M]. 云南植物研究, 1994, 16(3): 209-220.
    [21] 李思锋, 王宇超, 黎斌. 秦岭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和特点及其与毗邻地区植物区系关系[J]. 西北植物学报, 2014, 34(11): 2346−2353.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14.11.2346
    [22] 张百平. 中国南北过渡带研究的十大科学问题[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3): 305−311.
    [23] 唐晓岚, 马坤, 任宇杰. 长江中游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特征及其优化整合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6(3): 12−20.
    [24] 王诗童, 王锐锋, 黄治昊, 等. 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与重叠现状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1, 43(11): 89−98. doi:  10.12171/j.1000-1522.20210006
    [25] 靳川平, 刘晓曼, 王雪峰, 等. 长江经济带自然保护地边界重叠关系及整合对策分析[J]. 生态学报, 2020, 40(20): 7323−7334.
  • 加载中
图(4) /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7
  • HTML全文浏览量:  879
  • PDF下载量:  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8-15
  • 录用日期:  2022-10-26
  • 修回日期:  2022-10-17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12-0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