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the satisfaction of forest park sign interpret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natural education: take Fuzhou National Forest Park as an example
-
摘要:目的 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我国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使命,而标识解说系统是国家森林公园开展旅游及自然教育活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旨在从自然教育角度探讨完善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的途径和方法。方法 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研究表明,公众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满意度总体较高,满意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标识牌外观>自然教育效果>标识牌内容>标识牌布设>解说方式>反馈改进机制,其中标识牌外观、自然教育效果、标识牌内容对游客满意度影响较为显著,需要重点改进的要素有自然教育效果、标识牌内容及反馈改进机制。结论 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的建设中,应提升解说内容的准确度,满足游客阅读需求;丰富解说表达方式,充分发挥自然教育效果;建立成熟的反馈改进机制,促进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Abstract:Objectives As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of natural protection areas in our country, national forest park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safeguarding the natural ecosystem and preserving the cultural heritage. Th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system serves as a cornerstone for national parks’s tourism and natural education initiatives, intending to enhance the forest park’s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system from a natural education perspective.Methods Taking Fuzhou National Forest Park as the research area, the Delphi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ere used to construct a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sign interpretation system, an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sign interpretation system.Result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ublic exhibited a high level of satisfaction with Fuzhou National Forest Park. The level of satisfaction was ranked from highest to lowest as follows: sign plate appearance > natural education effect > sign plate content > sign plate layout > interpretation method > feedback improvement mechanism. Among them, sign plate appearance, natural education effect, and sign plate content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ourists' satisfaction. The key elements requiring improvement were the natural education effect, the sign plate content, and the feedback improvement mechanism.Conclus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gn interpretation system in Fuzhou National Forest Park, the accuracy of the interpretation content should be improved to meet the reading needs of tourists; the way of explanation and expression should be enrich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ffect of natural education; a mature feedback and improvement mechanism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 parks.
-
Keywords:
- national forest park /
- park signs /
- interpretation system /
- natural education /
- satisfaction
-
国家森林公园在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引导游客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培养环境意识和生态素养,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关于加强自然教育的建议”复文中提出:“加强生态游憩、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标识解说系统的建设提升对于有效增强游客的参观体验、传递自然保护和环境教育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1]。然而,随着游客数量和旅游活动的增加,森林公园中标识解说系统已逐渐落后,不能满足游客对自然教育的需求。
卢梭在18世纪首次提出“自然教育”的理念,主张自然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儿童的天性,主要包括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以自然为教育的理想准则,接近自然、取法自然、返回自然、归顺自然[2]。我国自然教育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普遍以国外研究实践经验为基础,缺乏整体的自然教育设计研究[3]。目前学术界对自然教育还未有统一的定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达的林业行业标准《自然教育指南》中将自然教育(nature education)定义为: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依托自然资源,通过提供设施和人员服务引导公众亲近自然、认知自然、保护自然的主题性教育过程。
标识解说系统是公园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字、图片、符号以及其他多样的形式,按照不同的功能划分进行组合,全面覆盖公园各个区域,为访客提供信息服务,在引导开展活动的同时为访客提供愉快的游览和教育机会,促进公园管理的实施。国外对于解说系统的研究较早,兴起于美国国家公园建立后,最具影响力的是美国费里曼·蒂尔登(Freeman Tilden)。他提出,解说是通过经验和媒体借助于各种演示媒介来揭示当地景物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教育活动[4]。国外已有研究证明解说系统能够有效提升游客环境教育效果[5]。国内学者黄涛等[6]通过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实例证明标识解说牌对环境教育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且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环境教育效果。此外,在解说系统质量感知评价方面,苏建军等[7]以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构建了森林公园解说系统质量感知评价体系。在国内针对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的评价模型较少。国外学者帕拉休拉曼(Parasuraman)等为了评价服务质量,提出了基于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的SERVQUAL(service quality)模型,为解说系统满意度评价研究奠定了基础[8]。
从已有文献中可知,学者们已经开始重视自然教育和标识解说系统的研究。但目前文献大多集中于对解说系统的规划设计、满意度及评价体系的研究,而未有学者从自然教育理念入手研究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评价体系。基于此,本研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从标识解说系统的方式要素、内容要素、外观要素、自然教育要素、布设要素、反馈改进机制要素6个方面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查使用者对于公园标识解说系统的满意度,对问卷结果进行因子分析,探索案例地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量表中各变量的内在结构,进一步提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的设计策略,以期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提升发挥引导作用。
1. 文献回顾
在自然教育的评价体系研究中,《自然教育指南》将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体验性、生态性、公益性这6个方面作为评估指标,评估方法有专家评估法、对象评价法、直接交流法、意见反馈法。例如,李霞[9]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基于游客感知视角,构建了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标识系统自然教育感知指标为合理性、通俗性、丰富性;钟乐等[10]在研究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规划理念与框架时从解说教育内容、形式及其时空分布进行解说教育规划;胡毛等[11]从K-A-P(knowledge-attention-practice) 3个维度进行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评价研究,并分析其不足之处。本研究在自然教育评价方面参考了《自然教育指南》[12]中的6个评估指标,其中公益性是指能帮助社区增加经济收入、为周边社区学校提供公益性活动。经过专家咨询访谈,专家一致认为“公益性”这一指标虽与自然教育活动密切相关,但与标识解说系统关联性较小,因此不予采纳;而在此基础上考虑到自然教育的受众,增加包容性这一评价指标。知识性是指能传播自然文化资源知识、满足公众对资源价值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趣味性指能帮助公众获得轻松愉快的体验过程,能达到寓教于乐、以乐促学的境界;启发性指能唤起公众对自然生态产生探索的兴趣,能唤起公众对历史文化产生思考的兴趣;体验性指能调动公众五感(视、听、嗅、味、触)多方位的感知和接触自然,能提供体验互动设施,并符合大多数公众的实际需求;生态性指设施能符合生态环保理念,尽量就地取材,设施能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包容性是指解说受众能够包含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人等各个年龄的人群。
在对标识解说系统的研究中,张雨成[13]以南岭国家公园为例,从使用者需求(功能、类型、属性、内容要素、外观要素、颜色、材质、布设要素)入手,明确国家公园标识解说系统的设计策略体系;邸华等[14]从自然环境教育解说系统感知入手,在公众对解说系统的偏好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设解说系统的对策与建议;刁碧澄等[15]从游客的视角入手,采用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连云港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标识牌解说效度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包括解说设计、内容、安置、技巧指标;苏建军等[7]以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对象,基于解说系统质量感知,建立森林公园解说系统评价体系,标识牌设计评价指标有外观、准确度、内容等;郑治伟等[16]从游客感知角度入手,采用LSTM-IPA(long short term memory-importance performance analysis)混合分析法,对文化遗产人员解说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进行研究;赵亚波等[17]采用IPA(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分析法,以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地,对其解说系统满意度进行研究;尚琴琴等[18]基于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参考SERVOUAL(service quality)模型的服务质量维度,分析使用者对南海郊野公园解说系统满意度的影响因子,公因子包括博物馆解说、参与式解说和牌示解说,并基于分析结果对公园解说系统给出建议;朱亮等[19]在改良服务品质SERVQUAL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关怀性、生态性及教育性指标,构建了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评估体系;王婧等[20]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自然保护区标识牌评估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分为标识牌外形、解说技巧和解说内容,共21项因子。
综上,本研究所使用的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评价量表参考刁碧澄等[15]、张雨成[13]、王婧等[20]提出的解说方式指标、内容指标、布设指标、外观指标,考虑到标识解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了反馈改进机制要素,再结合《自然教育指南》中5个自然教育评估指标,构建国家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评价体系。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总面积5 743.83 hm2,拥有竹类观赏园、山茶园、榕树园、苏铁园、珍稀园、紫薇园、千卉园等17个专类园,森林景观区覆盖率达93.2%,被誉为“绿色氧吧”“城市之肺”。相较于城市环境,森林环境的复愈性更高[21],因此森林公园是人们回归自然、观光游憩和健身的理想场所。标识解说系统是公园内进行自然教育、提升游客认知水平、增强游客体验和参与感、传递环境保护理念以及引导游客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之一。
2.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专家学者关于标识解说系统及自然教育评价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层次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对象以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森林公园解说系统为主。本研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以自然教育类标识解说牌为研究对象,提取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评价要素,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筛选评价指标,构建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国家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评价体系。
游客调查问卷量表包括两部分内容:第1部分是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主体属性,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从业类型和居住地;第2部分为游客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评价量表,包括解说方式、解说内容、外观、布设、自然教育、反馈改进机制6个准则层25个指标层,题项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用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来表示。正式调查时间为2023年7—8月,通过现场及线上发放问卷调查,现场发放问卷322份,线上发放问卷95份,共417份,回收392份问卷。根据问卷填写的完整度,最终保留有效问卷364份用于分析,有效率92.9%。
2.2.1 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评价指标的选取
评价指标的选取主要采用文献归纳法和实地调查法。在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将自然教育理念与之结合的研究较少,评价指标综合性较强,因此在确定评价指标时应基于大量理论研究基础。本研究从标识解说系统的解说方式要素、解说内容要素、解说外观要素、布设要素、自然教育要素、评估反馈改进机制要素入手,展开对游客关于公园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的分析,归纳出游客在自然教育方面对于标识解说系统更深层次的需求,为构建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国家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2.2.2 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评价指标的筛选
评价指标的筛选主要采用德尔菲法。邀请了20位风景园林、林业、旅游学等领域的相关专家对评价指标进行两轮筛选,并对评价体系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第1轮专家咨询对评价指标进行初次筛选,并对评价体系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调查主要通过电子邮件向专家发放咨询表,同时对部分专家进行访谈,更进一步地探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问题。本轮调查的目的在于从不同领域专家自身经验的角度出发,判断指标是否可以用来评价国家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根据专家意见,将一些与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无关的、含义有重叠的指标删除,增加一些与自然教育关系密切的指标,其余指标作保留处理。
第2轮专家咨询是在第一轮专家意见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向参与第一轮调查的20位专家发放调查表,获取专家及学生对各指标层重要性的判断,最后确定了结合自然教育理念的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评价的25项指标,初步建立一个由“目标层-项目层-指标层”构成的国家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图1)。
2.2.3 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评价体系,依次构建E1-E6、F1-F2、F3-F8、F9-F12、F13-F17、F18-F23、F24-F25等7个两两判断矩阵,由20位专家学者对每个矩阵进行赋值,利用Yaahp 10.1软件分析,通过计算专家打分结果的加权平均值,采用和积法运算得出指标权重,最后将权重值归一化处理得到标识解说系统的总目标权重。为检验权重值是否合理,计算一致性比例CR值分别是为
0.0092 ,0.0000 ,0.0890 ,0.0915 ,0.0442 ,0.0000 和0.0538 ,均小于0.10,据此判断此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权重分布合理。具体结果见表1。表 1 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指标权重Table 1. Weight of satisfaction index of the identification interpret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natural education目标层 项目层 项目层权重 指标层 指标解释 指标层
权重对总目标的权重 国家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 E1 方式要素 0.1303 F1 文字与图像、图表、图示结合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以文字与图像、图表、图示相结合的形式
表达0.3947 0.0514 F2 电子讲解或者多媒体影像讲解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采用电子讲解或者多媒体影像讲解 0.6053 0.0789 E2 内容要素 0.3066 F3 主题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具有明确清晰的主题 0.4270 0.1309 F4 文字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文字表达合适,简明流畅、通俗易懂 0.2232 0.0684 F5 语言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语言种类丰富,包含外文解说(英、日、韩) 0.0641 0.0197 F6 图形符号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图形清晰明了,符合《自然教育标识设置规范》,内容表述规范 0.1428 0.0438 F7 版面信息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版面醒目、简洁、排版恰当 0.0804 0.0247 F8 二维码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二维码清晰且实时更新 0.0625 0.0192 E3 外观要素 0.0876 F9 造型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造型美观、易于识别,与周围环境、教育主题协调 0.5200 0.0456 F10 尺寸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尺寸大小合适 0.1453 0.0127 F11 颜色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颜色美观且与环境协调 0.1250 0.0110 F12 材质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材料环保可持续性,与环境和谐 0.2097 0.0184 E4 布设要素 0.0726 F13 布置位点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位置合适,留有合适空间让游客舒适地观看标识牌 0.5083 0.0369 F14 布置间距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分布间距合理 0.0692 0.0050 F15 布设高度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有令游客舒适的安置高度 0.1149 0.0083 F16 布设角度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安置角度方便游客阅读 0.2276 0.0165 F17 布设数量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配置数量合理 0.0800 0.0058 E5 自然教育要素 0.3545 F18 知识性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信息正确清楚,解说科学合理,传播自然文化资源知识,满足公众对资源价值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0.3680 0.1305 F19 趣味性 自然教育类解说内容生动具有感染力,能够唤起游客学习兴趣 0.1208 0.0428 F20 启发性 自然教育类解说帮助公众对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产生探索和思考的兴趣 0.2703 0.0958 F21 体验性 自然教育类解说引导游客亲近与体验自然、增强互动性与游客参与度 0.0605 0.0214 F22 生态性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符合生态环保理念,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0.1313 0.0465 F23 包容性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的解说对象能够包含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人等各个年龄的人群 0.0491 0.0174 E6 反馈改进机制要素 0.0484 F24 反馈性 公园能通过意见箱等,多渠道收集反馈意见和建议 0.2170 0.0105 F25 改进性 公园能经常定期改进标识解说系统,补足漏洞 0.7830 0.0379 3. 数据处理及分析
3.1 数据样本特征
对所获取的问卷有效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从性别方面来看,游客男女比例大致持平,男性有184人(占比50.5%),女性有180人(占比49.5%);年龄集中在19~35岁,此区间有150人,占比达到41.2%;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游客受教育程度绝大多数游客为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以大专及本科学历比重较大,占比达到53.4%,其中大学教育背景者居多;在旅游者的职业方面,以学生和普通职员为主,2种职业占比53.9%,其中普通职业占比为12.1%、学生为41.8%;从游客居住地来看,大部分为福建省内游客,占比82.4%,其中福州本市居民占比高达65.9%(问卷发放时间为夏季,天气炎热,外省市的游客数明显较少)。
3.2 信度与效度检验
对录入数据进行初步核对,以核实或排除奇异的数据,保证数据可靠性。运用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7对数据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数据的Cronbach系数为0.886,大于0.80,说明量表信度良好,问卷设计合理。KMO(Kaiser-Meyer-Olkin)值为0.77,Bartlett球体检验的显著水平为0.00,KMO值>0.6,sig<0.05。检验结果表明:获取的数据是有效的,适合开展探索性因子分析。
3.3 提取因子与命名
根据问卷结果,对标识解说系统指标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一个包含6个公因子共25个指标项目的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评价量表,累计解释率达61.944%。分析各公因子解释的内容,将6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标识牌外观、自然教育效果、标识牌内容、标识牌布设、解说方式、反馈改进机制。旋转荷载后6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4.392%,12.179%,11.441%,9.542%,8.248%和6.079%,如表2所示。其中,“标识牌外观”的解释变异量占比最大,说明标识牌外观在解说系统中处于较重要的地位。分析提取的6个公因子共同构建了影响游客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的6个维度,将其保存为新的变量,用于后文的分析。
表 2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打分均值及因子荷载表Table 2. Average satisfaction score and factor load table of Fuzhou National Forest Park logo interpretation system公因子 满意度因子 因子载荷 累计解释
变异量/%满意度均值 标识牌
外观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的造型美观、易于识别,与周围环境、教育主题协调 0.671 14.392 4.05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的材料环保可持续,与环境和谐 0.662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的颜色美观且与自然环境协调,契合教育主题 0.656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的尺寸大小合适,便于浏览 0.638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具有明确清晰的教育主题 0.565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的文字表达合适,简明流畅、通俗易懂 0.558 自然教
育效果自然教育类解说牌能帮助我产生对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探索和思考的兴趣 0.789 26.571 3.93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能引导我亲近与体验自然、增强互动性与游玩参与度 0.708 自然教育类标识解说牌解说内容生动具有感染力,能够唤起我的学习兴趣 0.707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信息正确清楚,解说科学合理,传播自然文化资源知识,满足了我对资源价值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0.687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符合生态环保理念,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0.547 标识牌
内容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的版面醒目、简洁、排版恰当,与自然教育的主题相契合 0.772 38.012 4.01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的图形清晰明了,符合《自然教育标识设置规范》,能更好地帮助我学习自然知识 0.735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的语言种类丰富,包含多种外文解说,且外文教育内容表达规范 0.638 标识牌
布设自然教育类解说牌分布的间距合理,能让人在合适的间距范围接受自然教育知识 0.788 47.554 4.07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的位置合适,留有合适的空间让游客舒适地观看 0.656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有合适的安置高度,能方便不同高度游客阅读 0.625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有令游客舒适的安置角度,能让人舒适地浏览自然科普知识 0.503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配置数量合理 0.556 解说
方式公园自然教育类解说牌采用电子讲解或者多媒体影像讲解,并且这让我更加方便地了解各种知识 0.783 55.803 3.82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以文字与图像、图表、图示相结合的形式展示,这让我更加快速地阅读 0.516 解说牌的二维码清晰且能够实时更新,我可以线上浏览自然教育知识。 0.505 反馈改
进机制公园能通过咨询电话等,多渠道收集反馈意见和建议 0.778 61.882 3.67 公园经常改进标识解说系统,补充疏漏 0.775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的解说受众能够充分考虑到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人等各个年龄段人群 0.811 3.4 解说满意度统计及差异分析
通过对各满意度因子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6个公因子的得分均在3.5分以上,得分差异不大,游客满意度水平较高。在6个公因子中,“标识牌布设”(4.07分)一项满意度得分最高,说明游客对当前案例地的标识牌布设表示认同;“标识牌外观”(4.05分)这一项得分居于第二,表示游客对于当前标识牌外观比较认同;“标识牌内容”(4.01分)也相对得到了认同,但“自然教育效果”(3.98分)、“解说方式”(3.82分)和“反馈改进机制”(3.67分)得分略低于其他项。结合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如下差异分析。
3.4.1 “标识牌布设”测量变量及差异分析
在“标识牌布设”这一项下的测量变量,得分均值为4.00~4.13分,满意度水平相比其他公因子较高。其中,除了得分最低项“布设间距”因子,其他布设相关因子得分均在4.04分以上,说明案例地自然教育类解说牌在布设方面是比较完善的,仅有间距因子仍需完善。经过t检验,5个自变量显著性P值均>0.05,表明标识牌布设因子满意度不因性别、年龄等人口统计学特征而变化。
3.4.2 “标识牌外观”测量变量及差异分析
“标识牌外观”的测量变量,得分均值在3.99~4.11分,得分均值最高的是“文字”因子为4.11分,得分最低项是“尺寸”因子,说明在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的文字表达等基础要求还是很容易满足,而自然教育解说牌尺寸大小并没有满足部分游客的观看需求。经过独立样本检验,性别对于标识牌外观的显著性P值为0.046,<0.05,具有显著性,表明标识牌外观满意度因性别不同存在差异,女性游客满意度略高于男性游客。通过以游玩频率分组的单因素ANOVA(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检验分析,标识牌外观满意度显著性P<0.001,表明游玩频率与标识牌外观具有显著相关性。
3.4.3 “标识牌内容”测量变量及差异分析
“标识牌内容”的测量变量得分均值在3.87~4.08分,满意度相对较高。“版面”与“图表”因子得分并列最高,语言因子这一项仅3.87分,得分最低,说明在标识牌内容方面,版面与图形的设计,能够带给游客较好的体验,而外文解说准确度等并不能完全满足游客需求。分别以职业、学历、年龄为组进行单因素ANOVE检验分析,标识牌内容满意度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2,0.012和0.031,均<0.05,表明标识牌内容满意度受游客职业、学历及年龄影响。而经独立样本检验,性别对标识牌内容满意度显著性P值为0.664,不具有显著性。
3.4.4 “自然教育效果”测量变量及差异分析
在“自然教育效果”项下的测量变量得分均值在3.87~4.02分,满意度相对其他5个因子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得分均值最高的是“生态性”因子,“启发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因子得分分别为3.90,3.87和3.85,相对得分较低,说明案例地自然教育解说牌在生态性方面游客满意度较高,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方面仍需加强。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对自然教育效果的显著性P值为0.002,<0.05,具有显著性,说明自然教育效果满意度因性别不同存在显著差异。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表明,女性游客满意度远远高于男性游客。教育程度对自然教育效果的显著性P值为0.026,<0.05,表明自然教育效果满意度均因教育程度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学历越高解说牌自然教育效果满意度越低。
3.4.5 “解说方式”测量变量及差异分析
在“解说方式”项下的测量变量,得分均值在3.58~4.16分,相对其他5个因子游客满意度较低。在解说方式中得分均值最高的是“文字与图像、图表、图示结合”因子,分数高达4.16分,“二维码”“电子讲解或者多媒体影像讲解”得分分别为3.71和3.58分,满意度相比其他因子极低,说明案例地解说牌文字图表结合的形式很受游客满意,而电子及多媒体讲解满意度较低。以年龄及职业为组,对解说方式满意度进行单因素ANOVA检验分析,显著度P值均<0.001,表明解说方式满意度受游客的年龄及职业影响显著。从描述性统计结果看,年龄越大解说方式的满意度越低。
3.4.6 “反馈改进机制”测量变量及差异分析
“反馈改进机制”的测量变量,得分均值在3.53~3.92分,整体满意度处于较低水平。得分均值最高的是“包容性”为3.92分,较其他因子得分处中等偏下,“反馈性”与“改进性”因子得分较低,均低于3.70,说明当前案例地的自然教育解说系统缺乏成熟的反馈改进机制。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ANOVE检验分析,人口统计学各特征均对反馈改进机制满意度显著性P值均>0.05,表明反馈改进机制满意度不因人口统计学特征的不同存在差异。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影响因子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影响标识解说系统游客满意度的公因子包括标识牌外观、自然教育效果、标识牌内容、标识牌布设、解说方式、反馈改进机制,以“标识牌外观、自然教育效果、标识牌内容”3个公因子对福州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影响较为显著,其中标识牌外观极为明显。游客在感知标识解说系统时,标识牌外观作为人第一视觉感官感知到的要素,在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感知上影响较大,因此对游客总体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影响作用更加明显。自然教育效果与标识牌内容对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结果的影响力相比于其他几个公因子较高,在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感知上同样具有一定的效力。这说明为了提高游客对福州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可以针对标识牌外观内容的设计、自然教育效果方面进行提升。
4.2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提升策略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游客对案例地标识解说系统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还有部分标识解说要素尚不能满足游客自然教育的需求。公园现有的自然教育类解说牌主要以相应植物知识以及少量的生态知识为主,文字表达浅显,在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体验性方面亦不足,并没有达到自然教育的效果与吸引游客的目的。根据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的实地调研、因子及满意度分析结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完善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
4.2.1 提升标识解说牌外观要素
针对标识牌的外观要素:一方面考虑设计创新,使用吸引人的设计元素,如鲜艳的颜色、引人入胜的图形和公园独有的标志符号等,达到自然教育的趣味性效果;另一方面设计需考虑到各年龄段游客的视觉偏好。对于标识牌的材质,应充分展现标识牌自然教育的生态性,选择耐磨、抗腐蚀的材料制作解说牌,以应对户外环境的变化,确保长期的使用寿命和信息的清晰可读。
4.2.2 提升解说内容的准确度,满足游客阅读需求
在解说内容方面,信息的准确性对自然教育知识性表达尤为重要,应定期邀请生态学、历史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解说内容进行审核,确保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解说内容应多样化,提供多种类型的信息,包括植物、动物、地理、历史和文化等方面,以满足不同游客的兴趣。在语言的表达方面,力求将复杂的概念变得简洁而通俗,确保所有年龄段的游客都能轻松理解,增强解说内容中自然教育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包容性。
4.2.3 丰富解说的表达方式,充分发挥自然教育效果
简单的标识解说牌对自然教育的表达效果有限。为增强解说的效果和趣味性,可以增加多媒体的运用,利用视频、音频和AR技术来展现自然景观及植物相关科普知识,提供更为生动的学习体验。定期举办导览活动、互动工作坊和自然体验活动,鼓励游客直接与环境互动,增加教育的实践性。解说牌可采用故事化的方式进行解说,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有趣的自然现象,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4.2.4 建立成熟的反馈改进机制,促进公园可持续发展
为了确保公园的持续改进和发展,设置多种反馈方式,如在线问卷、意见箱、社交媒体互动等,方便游客提供意见和建议。定期收集和分析游客反馈,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对公园的评价,用以指导未来的改进工作。根据收集到的反馈,不断优化解说内容、设施和服务,保持公园的吸引力和教育价值,实现公园标识解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5. 结 语
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结合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从解说方式要素、内容要素、外观要素、布设要素、自然教育要素、反馈改进机制要素6个方面入手,选择 25个影响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的评价指标,通过构造判断矩阵确定了各评价指标在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评价中的权重值;又通过因子分析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得出标识牌外观、自然教育效果对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建议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从标识解说系统的自然教育效果、解说方式以及解说系统的反馈改进机制等方面进行提升和改善。
本研究结果为国家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在自然教育发展方面的完善提供了依据,但研究样本仅局限于一个地点。后续可扩大研究范围,使研究结论更具普遍性。在对游客的问卷调查中,学生比例过高,同时在评价指标的量化方面还存在不足,专家评估及后期问卷存在一定主观性。在未来的评价研究中可采用更准确的量化方法。
-
表 1 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指标权重
Table 1 Weight of satisfaction index of the identification interpret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natural education
目标层 项目层 项目层权重 指标层 指标解释 指标层
权重对总目标的权重 国家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 E1 方式要素 0.1303 F1 文字与图像、图表、图示结合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以文字与图像、图表、图示相结合的形式
表达0.3947 0.0514 F2 电子讲解或者多媒体影像讲解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采用电子讲解或者多媒体影像讲解 0.6053 0.0789 E2 内容要素 0.3066 F3 主题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具有明确清晰的主题 0.4270 0.1309 F4 文字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文字表达合适,简明流畅、通俗易懂 0.2232 0.0684 F5 语言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语言种类丰富,包含外文解说(英、日、韩) 0.0641 0.0197 F6 图形符号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图形清晰明了,符合《自然教育标识设置规范》,内容表述规范 0.1428 0.0438 F7 版面信息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版面醒目、简洁、排版恰当 0.0804 0.0247 F8 二维码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二维码清晰且实时更新 0.0625 0.0192 E3 外观要素 0.0876 F9 造型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造型美观、易于识别,与周围环境、教育主题协调 0.5200 0.0456 F10 尺寸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尺寸大小合适 0.1453 0.0127 F11 颜色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颜色美观且与环境协调 0.1250 0.0110 F12 材质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材料环保可持续性,与环境和谐 0.2097 0.0184 E4 布设要素 0.0726 F13 布置位点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位置合适,留有合适空间让游客舒适地观看标识牌 0.5083 0.0369 F14 布置间距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分布间距合理 0.0692 0.0050 F15 布设高度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有令游客舒适的安置高度 0.1149 0.0083 F16 布设角度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安置角度方便游客阅读 0.2276 0.0165 F17 布设数量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配置数量合理 0.0800 0.0058 E5 自然教育要素 0.3545 F18 知识性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信息正确清楚,解说科学合理,传播自然文化资源知识,满足公众对资源价值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0.3680 0.1305 F19 趣味性 自然教育类解说内容生动具有感染力,能够唤起游客学习兴趣 0.1208 0.0428 F20 启发性 自然教育类解说帮助公众对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产生探索和思考的兴趣 0.2703 0.0958 F21 体验性 自然教育类解说引导游客亲近与体验自然、增强互动性与游客参与度 0.0605 0.0214 F22 生态性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符合生态环保理念,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0.1313 0.0465 F23 包容性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的解说对象能够包含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人等各个年龄的人群 0.0491 0.0174 E6 反馈改进机制要素 0.0484 F24 反馈性 公园能通过意见箱等,多渠道收集反馈意见和建议 0.2170 0.0105 F25 改进性 公园能经常定期改进标识解说系统,补足漏洞 0.7830 0.0379 表 2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标识解说系统满意度打分均值及因子荷载表
Table 2 Average satisfaction score and factor load table of Fuzhou National Forest Park logo interpretation system
公因子 满意度因子 因子载荷 累计解释
变异量/%满意度均值 标识牌
外观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的造型美观、易于识别,与周围环境、教育主题协调 0.671 14.392 4.05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的材料环保可持续,与环境和谐 0.662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的颜色美观且与自然环境协调,契合教育主题 0.656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的尺寸大小合适,便于浏览 0.638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具有明确清晰的教育主题 0.565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的文字表达合适,简明流畅、通俗易懂 0.558 自然教
育效果自然教育类解说牌能帮助我产生对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探索和思考的兴趣 0.789 26.571 3.93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能引导我亲近与体验自然、增强互动性与游玩参与度 0.708 自然教育类标识解说牌解说内容生动具有感染力,能够唤起我的学习兴趣 0.707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信息正确清楚,解说科学合理,传播自然文化资源知识,满足了我对资源价值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0.687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符合生态环保理念,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0.547 标识牌
内容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的版面醒目、简洁、排版恰当,与自然教育的主题相契合 0.772 38.012 4.01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的图形清晰明了,符合《自然教育标识设置规范》,能更好地帮助我学习自然知识 0.735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的语言种类丰富,包含多种外文解说,且外文教育内容表达规范 0.638 标识牌
布设自然教育类解说牌分布的间距合理,能让人在合适的间距范围接受自然教育知识 0.788 47.554 4.07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的位置合适,留有合适的空间让游客舒适地观看 0.656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有合适的安置高度,能方便不同高度游客阅读 0.625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有令游客舒适的安置角度,能让人舒适地浏览自然科普知识 0.503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配置数量合理 0.556 解说
方式公园自然教育类解说牌采用电子讲解或者多媒体影像讲解,并且这让我更加方便地了解各种知识 0.783 55.803 3.82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以文字与图像、图表、图示相结合的形式展示,这让我更加快速地阅读 0.516 解说牌的二维码清晰且能够实时更新,我可以线上浏览自然教育知识。 0.505 反馈改
进机制公园能通过咨询电话等,多渠道收集反馈意见和建议 0.778 61.882 3.67 公园经常改进标识解说系统,补充疏漏 0.775 自然教育类解说牌的解说受众能够充分考虑到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人等各个年龄段人群 0.811 -
[1] 赵敏燕, 董锁成, 郭海健, 等. 国家公园环境解说服务对引导公众行为的影响[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 33(7): 202−208. DOI: 10.13448/j.cnki.jalre.2019.220. ZHAO M Y, DONG S C, GUO H J, et al.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service of national park on guiding public’s behavior[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9, 33(7): 202−208. DOI: 10.13448/j.cnki.jalre.2019.220
[2] 侯耀先.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3): 60−63. DOI: 10.3969/j.issn.1001-5140.2006.03.014. HOU Y X. Rouser’s natural education thoughts and its implication[J]. Journal of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06(3): 60−63. DOI: 10.3969/j.issn.1001-5140.2006.03.014
[3] 王紫晔, 石玲. 关于国内自然教育研究述评——基于Bibexcel计量软件的统计分析[J]. 林业经济, 2020, 42(12): 83−92. DOI: 10.13843/j.cnki.lyjj.20210225.006. WANG Z Y, SHI L. A literature review of nature education research in China: statistical analysis based on Bibexcel measurement software[J]. Forestry Economics, 2020, 42(12): 83−92. DOI: 10.13843/j.cnki.lyjj.20210225.006
[4] TILDEN F. 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M]. Chapel Hill, USA: University of Vorth Carolin Press, 1957
[5] NAVRÁTIL J, KNOTEK J, PÍCHA K. The significance of self-guided interpretive trails in protected areas for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f visitors[J]. Socijalna Ekologija, 2015, 24(1): 5−21.
[6] 黄涛, 张琼锐, 刘晶岚, 等. 解说标识牌对游客环境教育效果的影响——以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2(1): 89−94. DOI: 10.14067/j.cnki.1673-9272.2018.01.014. HUANG T, ZHANG Q R, LIU J L, et al. Influence of interpretation signage on touris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ffect: take Badaling national forest park 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2018, 12(1): 89−94. DOI: 10.14067/j.cnki.1673-9272.2018.01.014
[7] 苏建军, 李剑锋.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解说系统质量感知评价研究[J]. 林业经济问题, 2015, 35(5): 441−446,451. DOI: 10.3969/j.issn.1005-9709.2015.05.011. SU J J, LI J F. Study on percep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interpretation system in the national forest park of the Mount Guancen[J]. Issues of Forestry Economics, 2015, 35(5): 441−446,451. DOI: 10.3969/j.issn.1005-9709.2015.05.011
[8] PARK S J, YI Y, LEE Y R. Assessment of six alternative models of service quality[J].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Business Excellence, 2023, 34(3/4): 364−396. DOI: 10.1080/14783363.2022.2056440.
[9] 李霞, 余荣卓, 罗春玉, 等. 游客感知视角下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J]. 林业经济, 2020, 42(1): 36−43. DOI: 10.13843/j.cnki.lyjj.2020.01.016. LI X, YU R Z, LUO C Y, et al.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ure education system in national pa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t perception: a case study of Wuyishan National Park[J]. Forestry Economics, 2020, 42(1): 36−43. DOI: 10.13843/j.cnki.lyjj.2020.01.016
[10] 钟乐, 赵智聪, 唐佳乐. 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规划理念与框架[J]. 中国园林, 2022, 38(10): 116−120. DOI: 10.19775/j.cla.2022.10.0116. ZHONG L, ZHAO Z C, TANG J L. Nature education planning conception and framework of China’s National Parks[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22, 38(10): 116−120. DOI: 10.19775/j.cla.2022.10.0116
[11] 胡毛, 吕徐, 刘兆丰. 基于公众KAP视野的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评价研究——以贵阳市内的3处自然保护地为例[J]. 绿色科技, 2020(21): 9−12. DOI: 10.3969/j.issn.1674-9944.2020.21.004. HU M, LYU X, LIU Z F. Research on nature education evaluation of nature reserves based on public KAP perspective: a case study of three nature reserves in Guiyang city[J].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21): 9−12. DOI: 10.3969/j.issn.1674-9944.2020.21.004
[1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自然教育指南: LY/T 3329—2022[S/OL]. (2022-11-30)[2023-05-04]. https://std.samr.gov.cn/hb/search/stdHBDetailed?id=FC664BAD476DF0CAE05397BE0A0A27F7. [13] 张雨成. 访客需求导向下的国家公园标识解说系统设计研究[D]. 广州: 广州大学, 2022. ZHANG Y C.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national park logo interpretation system guided by visitors’ demand[D]. Guangzhou: Guangzhou University, 2022.
[14] 邸华, 孙小霞. 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自然环境解说系统感知评价[J]. 林业科技通讯, 2021(3): 32−35. DOI: 10.13456/j.cnki.lykt.2020.10.20.0002. DI H, SUN X X. Perception evalua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terpretation system in the Gansu area of Qilian Mountains National Park[J].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3): 32−35. DOI: 10.13456/j.cnki.lykt.2020.10.20.0002
[15] 刁碧澄, 封晶晶, 李海燕. 连云港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标识牌解说效度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21, 34(10): 50−55. DOI: 10.3969/j.issn.1672-2272.202101037. DIAO B C, FENG J J, LI H Y. Study on the validity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signboards in Lianyunga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J].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2021, 34(10): 50−55. DOI: 10.3969/j.issn.1672-2272.202101037
[16] 郑治伟, 罗兹柏, 张晓燕. 基于LSTM-IPA模型的文化遗产人员解说服务质量评估研究——以北京故宫为例[J]. 旅游科学, 2023, 37(4): 129−143. ZHENG Z W, LUO C B, ZHANG X Y. A research on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of Docents’Interpretation at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based on LSTM-IPA model: taking the Palace museum as an example[J]. Tourism Science, 2023, 37(4): 129−143.
[17] 赵亚波, 王雅玲, 张楚翘, 等.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满意度评价[J]. 野生动物学报, 2021, 42(2): 493−498. DOI: 10.3969/j.issn.1000-0127.2021.02.023. ZHAO Y B, WANG Y L, ZHANG C Q, et al. Evaluation of satisfa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system at Kunyu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J]. 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 2021, 42(2): 493−498. DOI: 10.3969/j.issn.1000-0127.2021.02.023
[18] 尚琴琴, 杨金娜, 张玉钧. 南海子郊野公园解说系统满意度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3): 40−4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017. SHANG Q Q, YANG J N, ZHANG Y J. Interpretation system satisfaction of Nanhaizi country parks[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2018, 17(3): 40−4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017
[19] 朱亮, 张建萍. 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评估体系的构建——以北京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J]. 社会科学家, 2012(4): 81−84,89. DOI: 10.3969/j.issn.1002-3240.2012.04.019. ZHU L, ZHANG J P.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system in nature reserve: a case study of Hanshiqiao wetland nature reserve in Beijing[J]. Social Scientist, 2012(4): 81−84,89. DOI: 10.3969/j.issn.1002-3240.2012.04.019
[20] 王婧, 钟林生, 陈田.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标识牌解说效果研究——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旅游科学, 2014, 28(5): 20−30. DOI: 10.3969/j.issn.1006-575X.2014.05.003. WANG J, ZHONG L S, CHEN T. Researches on the interpretive planets effects based o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 case study of S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J]. Tourism Science, 2014, 28(5): 20−30. DOI: 10.3969/j.issn.1006-575X.2014.05.003
[21] 龚梦柯, 吴建平, 南海龙. 森林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4): 44−51.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060. GONG M K, WU J P, NAN H L.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viewing forest on huma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2017, 16(4): 44−51.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