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生计资本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侯甚帆, 廖凌云, 刘铠宇, 滕琳曦, 沈思源

侯甚帆, 廖凌云, 刘铠宇, 等. 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生计资本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 自然保护地,2024,4(2):20−35. DOI: 10.12335/2096-8981.2023051101
引用本文: 侯甚帆, 廖凌云, 刘铠宇, 等. 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生计资本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 自然保护地,2024,4(2):20−35. DOI: 10.12335/2096-8981.2023051101
HOU S F, LIAO L Y, LIU K Y, et al. Analysis of community livelihood capital difference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Wuyishan National Park[J]. Natural Protected Areas, 2024, 4(2): 20−35. DOI: 10.12335/2096-8981.2023051101
Citation: HOU S F, LIAO L Y, LIU K Y, et al. Analysis of community livelihood capital difference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Wuyishan National Park[J]. Natural Protected Areas, 2024, 4(2): 20−35. DOI: 10.12335/2096-8981.2023051101

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生计资本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72241410);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22J01613);2020年度(第一批)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项目(CXZX202003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侯甚帆,女,研究方向为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等

    通讯作者:

    廖凌云,男,副教授。E-mail:liaolingyun@fafu.edu.cn

  • 中图分类号: X36;F323.8

Analysis of community livelihood capital difference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Wuyishan National Park

More Information
  • 摘要: 【目的】生计资本是居民维持生存和发展、抵御外来风险和压力的基础,评价与分析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生计资本状况,对解决居民生计问题和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研究建构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可持续生计评估指标体系,开展问卷和访谈调查(179份问卷和40份半结构访谈),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国家公园范围内外的社区生计资本,并将新冠疫情风险感知纳入生计风险感知评价,基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国家公园社区生计资本的影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①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生计资本结构中人力资本是基础,物质和自然资本是核心,金融和社会资本较为薄弱;②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外社区生计资本差异明显,范围内社区生计资本显著高于范围外;③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的生计风险感知与生计资本的负相关趋势明显,国家公园感知与生计资本的正相关趋势明显。其中,居民新冠疫情风险感知影响显著,新冠疫情风险感知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研究最后从优化居民生计资本结构、提升国家公园认同感和应对生计风险能力等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后疫情时代国家公园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案例参照。
    Abstract: 【Objectives】The foundation for citizens’ survival, progress, and ability to bear external risks and pressures is their livelihood capital. To address residents’ livelihood issues and advance sustainable community development, it is crucial to assess and analyze the state of residents’ capital for livelihood in national park communities. 【Methods】In order to compare community livelihood capital within and outside the national park boundaries, the study created a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for communities in the Wuyishan National Park. It also conducted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surveys (179 questionnaires and 40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used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to compare community livelihood capital inside and outside the national park’s boundaries, and included the perception of the COVID-19 risk in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perception of the livelihood risk. Based on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study also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munity’s livelihood capital in the national park. 【Results】The findings demonstrated that: (1) the foundation of community livelihood capital in the Wuyishan National Park was human capital; (2) there has been a clear difference between community livelihood capital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ope of the Wuyishan National Park, with community livelihood capital inside the scope being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utside the scope; (3) there has been a trend towar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mmunity livelihood capital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ope; and (4) there shown a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ty livelihood capital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ope of the Wuyishan National Park. Among these, the residents’ impression of the new crown epidemic danger had a big impact, and that view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natural capital, physical capital, and financial capital. 【Conclusions】In order to provid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nd case referenc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park communities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the study concluded with three recommendations for optimizing residents’ livelihood capital structure, enhancing national park identity, and coping with livelihood risks.
  • 国家公园是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1]。2021年,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我国国家公园内及周边分布有大量农村社区,由于社区的生产生活空间与生态保护空间交叉重叠,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不可避免地对社区生计带来影响[24]

    随着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迈上新台阶,国家公园社区居民可持续生计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目前,对于中国国家公园社区生计的研究较多是基于英国国际发展署(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pproach,SLF)展开定量测度。可持续生计资本包含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5种生计资本类型[57],能够从居民视角较为全面地评估生计发展水平及差异。一方面,研究学者聚焦于国家公园成立前后居民生计资本状况[89];另一方面,针对国家公园生态补偿与居民可持续生计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10]。在国家公园社区生计资本影响因素研究中,政策实施[11]、空间分布[12]和旅游发展[13]是主要影响因素类型。总体来看,在研究空间尺度方面,将国家公园试点区范围内社区进行统一研究[12, 14]或选定国家公园特定区域展开[1516],往往忽略了国家公园内外的差异比较;在研究内容的深度方面,研究多侧重于生计资本的现状评估及内部差异,尚缺乏对生计资本差异的影响机制探究。

    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对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户的生产生活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7],尤其是依托旅游发展的农村地区,不论是与旅游直接相关的乡村民宿、观光体验,还是与旅游业具有间接关系的产业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损失[18]。2023年,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后疫情时代,但疫情对社区居民生计所带来的影响将长期存在。探讨国家公园社区如何应对生计风险,实现生计可持续仍是社区发展的关键。目前关于疫情对国家公园社区生计带来影响程度如何,在后疫情时代要如何应对生计风险,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于2021年深入武夷山国家公园进行社区生计资本调查,以期了解生计资本现状、差异及影响因素。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也是中国东部生态屏障,在保护我国典型自然生态系统、传承珍贵自然人文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分布众多自然村,社区产业以旅游业和茶业为主,较为依赖自然资源[19]。目前,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社区不仅受到严格生态管控,也面临后疫情时代社区居民生计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基于此,研究选取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案例,借鉴可持续生计理论构建适宜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可持续生计评估指标体系,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比较国家公园范围内外的社区生计资本差异。研究将新冠疫情风险感知纳入生计风险感知评价,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以生计风险感知[20]、国家公园认知、户主个人特征作为解释变量,探索国家公园社区生计资本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后疫情时代国家公园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案例参照。

    武夷山国家公园总面积1280 km2,位于闽赣交界武夷山脉的北段,地理范围为117°24′15″~117°59′33″E,27°31′21″~28°2′53″N。涉及福建和江西两省的南平和上饶两市,共有武夷山市、建阳区、光泽县、邵武市、铅山县5县(区、市)12乡(镇)。其中福建省域内1001 km2,占总面积的78.2%,范围内分布3个行政村,户籍户数738户,主要分布在桐木村。福建省域内的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经济收入以茶叶、毛竹、旅游、外出务工为主,经济收入共性明显,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

    桐木村、坳头村和星村是研究田野地,其中桐木村和坳头村位于国家公园范围内的不同功能分区,覆盖了国家公园内90%的居民。桐木村社区发展类型为特色保护类,着重保护村庄原有风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和环境,产业以茶叶种植等自然产业为主。坳头村的社区发展类型属于一般控制类社区,生态条件优越,产业也以茶叶种植等自然产业为主,社区生产生活对国家公园资源环境影响较小。在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外,本研究选择发展相同产业的国家公园入口社区星村作为研究的对照案例。星村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九曲溪码头,产业以观光体验经济为主,同时具有一定的茶叶售卖等商业活动,承担着减轻国家公园访客带来的保护压力、带动国家公园内及周边社区产业转型和绿色发展的责任。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性访谈对居民进行资料收集。问卷和访谈的样本采用滚雪球抽样,首先进行村委会和村民代表访谈,然后进一步通过他们进入农户家里进行入户调查与访谈。问卷内容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居民基本情况、生计资本、生计满意度及生计风险感知、武夷山国家公园和社区可持续发展认知情况。2021年11月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进行了为期10天的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完善调查问卷。2022年1月进行为期7天的正式调查,共发放问卷186份,回收有效问卷179份,问卷有效率为96.2%。有效问卷中,91份来自国家公园范围外的星村,88份来自国家公园范围内的坳头村和桐木村(表1)。发放问卷同时,研究人员进行半结构性访谈,共收集40份访谈文本。此外,研究人员还收集了村镇的规划文件、技术报告和政府文件,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数据。由实际调查了解到,国家公园内及毗邻社区居民大部分在市区或度假区经商售卖自家茶叶,常住人口较少,桐木村和坳头村约200户、星村约300户。本次采集有效问卷179份,问卷以户为单位填写,基本覆盖国家公园内及周边社区。

    表  1  样本基本特征描述性统计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fundamental features of the samples
    受访者变量变量解释占比/%
    性别 61.5
    38.5
    年龄段 18岁及以下 0.0
    19~28岁 8.9
    29~40岁 32.4
    41~60岁 45.3
    61岁及以上 13.4
    受教育程度 小学 22.3
    初中 38.1
    高中 25.1
    大专 9.5
    大学本科及以上 5.0
    职业类型 纯农 36.3
    非农 37.4
    兼业 26.3
    个人平均年收入 1万以下 17.3
    1万~5万 31.3
    5.01万~15万 40.8
    15万以上 10.6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自可持续生计概念研究引入我国学界以来,国内学者结合实际情况,对可持续生计展开了深入研究,许多学者结合国内案例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可持续生计现状评估[21]、政策环境影响作用[2223]、多样化生计活动[24]和生计活动过程探究[25]。本研究根据英国国际发展署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26]和相关研究[2728],结合在调研地点预调研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构建了衡量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生计资本的评价指标体系(表2)。依据5种生计资本分类,该指标体系选择了与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20个三级指标。

    表  2  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2.  Indicator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livelihood capital of community residents in the Wuyishan National Park
    目标层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赋值 在目标层下的权重 在二级指标下的权重
    生计
    资本
    自然资本 人均土地面积 1=5亩(注:1亩=666.67 m2)及以下;2=5.01~10亩;3=10.01~15亩;4=15.01~20亩;5=20亩以上 0.044 0.529
    土地质量 1=100及以下;2=100.01~200;3=200.01~300;4=300.01~400;5=400以上
    (土地总体质量=各类型土地面积×土地质量评分,其中土地质量的评分标准为:0=没有相应类型土地;1=差;2=中等;3=好)
    0.039 0.471
    人力资本 家庭整体劳动能力 1=家中成员还在上学,可进行辅助性劳动;2=家中成员为61~70岁,可进行辅助性劳动;3=家中成员待业或赋闲在家,可从事相应劳动;4=家中主要劳动力为外出务工人员,具有劳动能力;5=家中主要劳动力为18~60岁人员,可进行一切劳动 0.012 0.365
    家庭劳动力平均教育
    水平
    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4=大专;5=大学本科及以上 0.013 0.417
    家庭总人口 1=0~2人;2=3~4人;3=5~6人;4=7~8人;5=9人及以上 0.007 0.218
    物质资本 住房类型 1=其他;2=土木住房;3=砖木住房;4=砖混住房;5=钢混框架结构 0.003 0.028
    住房面积 1.25= 50 m2及以下;2.5=50.01~100 m2;3.75=100.01~150 m2;5=大于150 m2 0.005 0.048
    房屋修建年限 1=大于40年;2=30.01~40年;3=20.01~30年;4=10.01~20年;5=10年及以下 0.013 0.127
    拥有的农用器械 居民拥有器械数量占选项总数的百分比 0.027 0.261
    交通条件评价 1=非常不满意;2=比较不满意;3=一般;4=比较满意;5=非常满意 0.007 0.070
    水、电、网条件评价 1=非常不满意;2=比较不满意;3=一般;4=比较满意;5=非常满意 0.003 0.027
    学校条件评价 1=非常不满意;2=比较不满意;3=一般;4=比较满意;5=非常满意 0.027 0.261
    医疗条件评价 1=非常不满意;2=比较不满意;3=一般;4=比较满意;5=非常满意 0.018 0.178
    金融资本 家庭平均年收入 1=1万以下;2=1万~5万;3=5.01万~15万;4=15万以上 0.006 0.029
    家中是否有金融产品 0=无;1=有 0.151 0.740
    家中是否有现金补助 0=无;1=有 0.047 0.230
    社会资本 家中是否有村委会成员或村民代表 0=无;1=有 0.111 0.193
    邻里关系 1=很差;2=差;3=一般;4=好;5=很好 0.014 0.024
    是否参加经济合作组织 0=没有参加或村中无经济合作组织;1=有 0.139 0.241
    是否参加生产小组 0=没有参加或村中生产小组;1=有 0.312 0.54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各项指标的权重采用熵权法确定。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值方法,可信度较高。熵权法通过计算评价指标的信息熵,根据指标的相对变化程度对系统整体的影响来决定评价指标的权重[29]。因各三级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采用极差标准化方式消除量纲不同对评价结果的影响[30]

    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国家公园范围内外社区居民的生计资本差异,本研究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国家公园范围内外居民的生计资本的差异,以比较各样本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

    从本质上讲,方差分析也是一种假设检验,因此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步骤与假设检验基本一致。首先提出零假设,然后计算和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和概率p值,并且给定显著性水平α。根据结果,对比p值与α的大小:若p值小于α,则拒绝零假设,认为国家公园内外的均值之间差异明显;若p值大于α,零假设成立,认为国家公园内外社区居民生计资本的均值之间差异不明显。

    基于因素方差分析,在SPSS统计分析软件中输出偏eta方作为影响因素作用程度的效应量。效应量是量化影响因素作用强度的数值,其绝对值越大表示效应越强,也就是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越强。对于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效应值有利于了解各影响因素对生计资本的作用强度。

    为探究潜在影响因素与生计资本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将采用实用性强且在操作和分析方面具有优势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寻二者的相关性,求出对应的相关性系数[31](显著性水平为0.01或0.05)。相关性系数的变化范围为−1~1。系数的值若为1或−1,则说明自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可以由直线方程来描述;若系数的值为零,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若相关性系数为正,则说明自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呈正相关关系,因变量随被解释变量增加而增加;若相关性系数为负,则说明自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呈负相关关系,被解释变量随自变量增加而减少。

    首先,原始数据因子适用性检验显示KMO值为0.648,说明该数据适合进一步因子分析。为保证5种生计资本均被解释,且保证因子的解释程度,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得出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及因子的公因子方差,剔除公因子方差低于0.3的因子。根据计算结果,原数据中共有3个因子被剔除,分别为是否购买金融产品、是否参加经济合作组织和是否参加生产小组。剔除3个因子后,因子适用性检验显示,删减后的数据KMO值为0.654,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为725.572,自由度为120(表3),同时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方差贡献率上升为55.98%。总体来看,数据的解释程度上升,因此使用删减因子后的数据进行生计资本计算,作为影响因素探究中的被解释变量。删减后的被解释变量包括:人均土地面积、土地质量、家庭整体劳动力水平、家庭劳动力的平均教育水平、家庭总人口、住房类型、住房面积、房屋修建年限、拥有器械数量百分比、交通条件评价、水电网条件评价、学校条件评价、医疗条件评价、家庭年平均收入、现金补助、村委会成员或村民代表、邻里关系。

    表  3  数据效度分析
    Table  3.  Data validity analysis
    名称原始数值更新后数值
    KMO 0.648 0.654
    Bartlett球形度检验 近似卡方 812.497 747.378
    df 190 136
    p 0.000*** 0.00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结合调研地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将探究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生计资本的影响因素分为户主生计风险感知、个人特征和国家公园认知情况三类。三类影响因素即相关性检验中的自变量,其描述性统计见表4

    表  4  自变量及描述性统计
    Table  4.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变量名称 定义及取值 归一化均值 标准差
    生计风险感知 新冠疫情 1=很担心;2=比较担心;3=担心;4=有点担心;
    5=不担心
    0.610 0.369
    遭遇自然灾害 0.580 0.378
    政策波动 0.557 0.358
    赡养老人负担 0.542 0.348
    子女教育负担 0.374 0.344
    家庭财产损失 0.429 0.341
    农业亏损 0.525 0.345
    经商亏损 0.511 0.366
    户主个人特征 受教育程度 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4=大专;5=
    大学本科及以上
    0.342 0.271
    年龄 1=18岁及以下;2=61岁以上;3=19~28岁;4=41~60岁;5=29~40岁 0.544 0.276
    职业 1=纯农户;2=非农户;3=兼业户 0.450 0.393
    国家公园认知 对国家公园关注程度 1=一点也不了解;2=了解一点;3=一般;4=比较了解;5=非常关注和了解 0.589 0.284
    国家公园成立是否带来不利影响 1=选择1种;2=选择2种;3=选择3种;4=选择4种;5=选择5种及以上 0.220 0.281
    国家公园成立是否带来有利影响 1=选择1种;2=选择2种;3=选择3种;4=选择4种;5=选择5种及以上 0.229 0.308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根据熵权法,计算得出生计资本下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权重(表2)。基于各三级指标在二级指标下的权重,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179个居民的5个生计资本值和资本总量(表5)。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生计资本总量为1.677,其中,人力资本(0.538)>物质资本(0.436)>自然资本(0.385)>金融资本(0.224)>社会资本(0.094),表明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生计资本分布不均衡,生计资本结构中人力资本是基础,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是核心,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较为薄弱(图1)。

    表  5  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生计资本总量
    Table  5.  Total livelihood capital of community residents in Wuyishan National Park
    目标层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归一化均值二级指标得分
    生计资本 自然资本 人均土地面积 0.35 0.385
    土地质量 0.42
    人力资本 家庭整体劳动能力 0.69 0.538
    家庭劳动力平均教育水平 0.44
    家庭总人口 0.46
    物质资本 住房类型 0.71 0.436
    住房面积 0.71
    房屋修建年限 0.58
    拥有的农用器械 0.23
    交通条件评价 0.62
    水、电、网条件评价 0.71
    学校条件评价 0.41
    医疗条件评价 0.44
    金融资本 家庭平均年收入 0.62 0.224
    家中是否有金融产品 0.12
    家中是否有现金补助 0.51
    社会资本 家中是否有村委会成员或村民代表 0.21 0.094
    邻里关系 0.61
    是否参加经济合作组织 0.14
    是否参加生产小组 0.01
    合计 1.67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1  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生计资本分布
    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community livelihood capital in the Wuyishan National Park

    人力资本得分为0.538,其中“家庭整体劳动力水平”数据标准化值为0.69,说明国家公园社区居民对自家的整体劳动力水平评价较高,家中劳动力人数较多,具有完备的劳动能力。“家庭劳动力教育平均水平”数据标准化值为0.44,“家庭总人口”数据标准化值为0.46,表明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居民文化程度较高,家庭总人口多,能够提供足够的劳动力数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居民生计能力的提升。

    物质资本得分为0.436,“住房类型”“住房面积”和“水电网条件”数据标准值最高,均为0.71,表明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居民居住条件较好。房屋修建年限数据标准0.58,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房屋修建年限较短,集中在10~15年之间,物质资本能够较好地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要。

    自然资本得分为0.385,其中“土地质量”数据标准化值0.42。受采访居民大都表示,武夷山生态环境良好,同时近几年也在实行“生态茶园”产业政策,政府禁止使用对土地造成较大伤害的化肥,改为推广伤害相对小的有机化肥,因此认为自家的土地质量是有保障的。“人均土地面积”数据标准化值0.35,受调研地点影响,星村内居住有一定数量的城镇居民,家中无土地,因此综合考虑桐木村、坳头村的人均土地面积得分后,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的人均土地面积得分较低。

    金融资本得分0.224,得分偏低。其中,“家中是否有金融产品”这一项数据标准化值最低,仅为0.12。根据采访内容得知,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居民家中极少数会购买金融产品。由于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居民文化程度不高,对金融产品的相关内容理解较少,加之各种非正规金融方式产品存在不确定性,所以极少数社区居民会购买金融产品。其他评价指标中,“家庭平均年收入”数据标准化值0.62,得分较高,居民的家庭年收入大都在5万~15万这个区间;“现金补助”数据标准化值为0.51,坳头村及桐木村因毛竹林收储,居民户每年能拿到相应的生态林公益补助,按照家庭人口数发放,但通过访谈得知,居民们普遍反映生态公益林补助较低。

    社会资本得分0.094,是5大生计资本中得分最低的一项,社会资本水平极低。其中“是否参加生产小组”数据标准化值仅为0.01,多数居民表示村内或镇内已基本没有生产小组,一些居民表示没有听说过生产小组。“家中是否有村委会成员户村民代表”和“是否参加经济合作组织”数据标准化值低,分别为0.21和0.14,填写问卷的居民大多数从事农业活动,社会关系网络简单,仅有少部分茶商会参加当地的茶叶合作社。邻里关系数据标准化值为0.61,得分较高,邻里之间频繁往来,关系和睦。

    根据已有研究结果可知,生计资本不均衡是国内国家公园社区的共性,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政策及当地经济发展因素等影响,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生计类型单一,极其依赖自然资源,普遍存在自然资本低的问题[12, 15]。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自然资本得分高,社区主要产业为茶叶售卖和旅游业,拥有足够的土地用于种植茶田是居民生计的重要保障,同时受武夷山“双世遗产地”及国家公园成立影响,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不论是人均土地面积还是土地质量,均处在较高水平。人力资本方面虽得分最高,但从收集的问卷数据中可以看出,劳动力的平均教育水平较低,而劳动力数量足够,说明人力资本是依靠数量而不是依靠质量,社区居民的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32]

    根据所调查村庄的地理位置,将3个村庄划分为国家公园范围内社区和国家公园范围外社区:国家公园内社区包括坳头村和桐木村,国家公园范围外社区为星村。划分后,计算得出国家公园范围内外社区的5个生计资本值和资本总量(表6)。

    表  6  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外社区居民生计资本
    Table  6.  Livelihood capital of community residents within and outside the Wuyishan National Park
    范围生计资本类型总计样本量
    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
    总体0.3850.5380.4360.2240.0941.677179
    国家公园范围内0.8610.5400.3810.3040.1132.19988
    国家公园范围外0.1800.5360.4890.1440.0761.4269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6可见,与总体生计资本相比,国家公园范围内社区生计资本得分明显高于总体生计资本得分,其中自然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均高于总体生计资本得分。国家公园范围内外社区进行对比,两者的生计资本有明显差异。总体来看,国家公园范围内社区的生计资本总量显著高于国家公园范围外社区的生计资本总量。其中,国家公园范围内社区在自然资本上占有明显优势,而国家公园范围外社区在物质资本方面占有优势(图2)。

    图  2  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外社区居民生计资本分布
    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livelihood capital of community residents with in and outside the Wuyishan National Park

    为进一步探究国家公园范围内外生计资本的差异,对范围内外生计资本的三级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效应量计算,得出20个指标的差异显著性和差异程度(表7)。

    表  7  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外社区居民生计资本指标差异显著性
    Table  7.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s in livelihood capital indicator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within and outside the Wuyishan National Park
    指标FP值(双尾)指标FP值(双尾)
    人均土地面积81.4190.000***水、电、网条件评价6.3580.013**
    土地质量72.5130.000***学校条件评价66.6140.000***
    家庭整体劳动能力0.1720.679医疗条件评价5.8390.017**
    家庭劳动力平均教育水平0.0150.903家庭平均年收入8.4020.004***
    家庭总人口0.0530.818家中是否有金融产品0.0220.881
    住房类型2.6080.108家中是否有现金补助205.1660.000***
    住房面积19.8910.000***家中是否有村委或村民代表6.4800.012**
    房屋修建年限23.2950.000***邻里关系3.5230.062*
    拥有的农用器械13.5460.000***是否参加经济合作组织0.5390.464
    交通条件评价13.9410.000***是否参加生产小组0.0010.981
    注:***、**、*分别代表1%、5%、10%的显著性水平。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7可见,在空间维度上,13个生计资本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包括“人均土地面积”“土地质量”“住房面积”“房屋修建年限”“拥有器械数量百分比”“交通条件评价”“水电网条件评价”“学校条件评价”“医疗条件评价”“家庭年平均收入”“现金补助”“村委会成员或村民代表”和“邻里关系”。

    而存在差异的指标,根据效应量值,又可以分为大、中、小程度差异。效应量大、中、小的区分由Cohen’s f值体现,其划分临界点分别是0.01,0.06和0.14。由表8可知,在国家公园范围内外社区居民生计资本指标中,“家庭人均土地面积”“土地质量”“学校条件评价”和“现金补助”存在大程度差异,“住房面积”“房屋修建年限”“拥有器械数量百分比”和“交通条件评价”存在中程度差异,“住房类型”“水电网条件评价”“医疗条件评价”“家庭年平均收入”“村委会成员或村民代表”和“邻里关系”存在小程度差异。

    表  8  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外社区居民生计资本指标差异程度
    Table  8.  The degree of difference in livelihood capital indicator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within and outside the Wuyishan National Park
    指标偏eta方
    (Partial η2)
    Cohen’s f指标偏eta方
    (Partial η²)
    Cohen’s f
    人均土地面积0.3150.678水、电、网条件评价0.0350.190
    土地质量0.2910.640学校条件评价0.2730.613
    家庭整体劳动能力0.0010.031医疗条件评价0.0320.182
    家庭劳动力平均教育水平0.0000.009家庭平均年收入0.0450.218
    家庭总人口0.0000.017家中是否有金融产品0.0000.011
    住房类型0.0150.121家中是否有现金补助0.5371.077
    住房面积0.1010.335家中是否有村委会成员或村民代表0.0350.191
    房屋修建年限0.1160.363邻里关系0.0200.141
    拥有的农用器械0.0710.277是否参加经济合作组织0.0030.055
    交通条件评价0.0730.281是否参加生产小组0.0000.002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总体来看,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外的社区管控政策存在差异,发展不均衡。国家公园范围内社区在自然资源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受管控严格,社区旅游业因受管控难以发展,整体生计类型单一。同时,国家公园范围内社区道路、房屋等翻修均要通过严格的审批手续才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自然村之间交通条件一般,无公共交通工具,日常生活很不便利。

    本研究运用SPSS26.0软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生计资本为被解释变量,以3类共14项影响因素指标为自变量,计算Pearson相关性系数检验生计资本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由表9可以看出,除生计风险感知中的农业亏损感知外,其他13项影响因素均与生计资本存在显著相关性。

    表  9  生计资本与影响因素相关性检验
    Table  9.  Correlation test between livelihood capital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类别 自变量相关性系数
    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
    生计风险感知 新冠疫情 −0.220** −0.008 0.225** −0.359** 0.028
    遭遇自然灾害 −0.043 0.036 0.144 −0.170* 0.011
    政策波动 −0.143 0.061 0.117 −0.217** −0.036
    医疗负担 −0.151* 0.058 0.027 −0.238** −0.030
    赡养老人负担 −0.323** 0.006 0.154* −0.360** −0.027
    子女教育负担 −0.172* 0.025 0.164* −0.276** −0.035
    家庭财产损失 −0.069 0.070 0.080 −0.159* 0.043
    农业亏损 0.037 0.074 0.086 0.000 0.026
    经商亏损 −0.027 0.048 0.126 −0.190* 0.021
    户主个人特征 受教育程度 −0.274** 0.186* 0.298** −0.258** 0.134
    年龄段 0.340** 0.028 −0.221** 0.260** −0.131
    职业 0.079 0.179* 0.212** −0.131 0.021
    国家公园感知 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关注程度 0.198** 0.190* 0.193** 0.176* 0.257**
    国家公园成立的不利影响 0.152* 0.150* 0.001 0.048 −0.107
    国家公园成立的有利影响 −0.093 0.091 0.262** −0.246** 0.067
    注: **在 0.01 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在 0.05 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根据以上结果分析可知,生计风险感知与生计资本的负相关趋势明显,国家公园感知与生计资本的正相关趋势明显,户主个人特征与生计资本的相关性以正相关为主。国家公园社区5类生计资本差异的影响因素如下:

    1)自然资本:生计风险感知与自然资本呈现显著负相关,“新冠疫情”“医疗负担”“赡养老人负担”和“子女教育负担”生计风险感知越强烈,自然资本总量则越低。“户主受教育程度”与自然资本呈现负相关关系,“年龄段”“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关注程度”和“国家公园成立负面影响”感知与自然资本呈现正相关。“新冠疫情”感知明显的家庭,其自然资本值低,说明从事非农职业的居民,其中主要以旅游业为主要生计方式的家庭更易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对国家公园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对相关政策及基础情况的了解,基础情况的了解有助于居民对家庭发展进行长远规划,合理安排和获取各类生计资本。

    2)人力资本:“户主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关注程度”“国家公园成立负面影响”感知均与人力资本呈正相关关系。户主受教育程度以小学、初中和高中为主,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居民促进家庭整体教育水平提升,加强生计资本积累。职业类型中,从事职业种类越多,家庭成员从业多样化程度高,相应的家庭人力资本得到提升。同时,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户主,更偏向于从事非农职业或兼农职业,增加家庭生计多样化程度。

    3)物质资本:生计风险感知中“赡养老人负担”和“子女教育负担”生计风险感知越强烈,物质资本总量则越高,“户主受教育程度”“职业”和“国家公园成立的有利影响”感知均与物质资本呈正相关,“户主年龄”与物质资本呈现负相关。物质资本是居民的固定资产,仅限于维持基本生计所需,难以转变为交换资本以应对生计风险,尤其在赡养老人负担和子女教育负担方面。加强国家公园政策宣传,提升居民对国家公园成立有利影响的感知,提升居民受教育程度,促进居民进行多样化生计活动均有利于物质资本的积累。

    4)金融资本:除“农业亏损”,生计风险感知均与金融资本呈现负相关关系,生计风险感知越强烈的家庭,金融资本则越低。金融资本体现了受采访家庭的现金收入和金融资源,充足的金融资本可以在应对生计风险时提供保障,增强生计风险应对能力,降低生计风险感知,有助于促进金融资本的积累。

    5)社会资本:“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关注程度”与社会资本呈现正相关关系。根据实地调研与访谈,对国家公园关注程度较高的居民以从事国家公园相关职业为主,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当前国家公园相关政策,并作出相应的生计资本规划,以促进生计资本积累。

    本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对比分析国家公园范围内外社区居民生计资本,将生计风险感知、国家公园认知、户主个人特征作为解释变量,分析3类影响因素与生计资本的相关性。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生计资本分布不均。总体生计资本得分为1.677,5种生计资本中人力资本得分最高,占主导位置,国家公园社区居民家中劳动力人数较多,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居民生计能力的提升,但劳动力的平均教育水平较低,社区居民的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社会资本得分最低,居民社会关系网络简单,参与社会组织程度低。

    2)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社区居民生计资本高于国家公园范围外社区居民生计资本。其中差异较为显著的是自然资本,国家公园范围内社区居民自然资本得分明显高于范围外社区居民自然资本得分。除此之外,国家公园范围外社区物质资本得分明显高于国家公园范围内社区。国家公园范围内社区在自然资源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受管控严格,自然资源依赖程度高,生计多样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升级困难。

    3)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的生计风险感知与生计资本的负相关趋势明显,国家公园感知与生计资本的正相关趋势明显,户主个人特征与生计资本的相关性以正相关为主。其中,居民新冠疫情风险感知明显,新冠疫情风险感知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具有显著相关关系。提升居民应对生计风险能力、加强国家公园相关政策宣传有利于促进居民生计资本积累。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从优化居民生计资本结构、加强国家公园政策宣传和提升居民应对生计风险能力3个方面提出生计资本提升建议,以期为后疫情时代国家公园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参考,具体建议如下:

    1)优化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生计资本结构。政府引导建立不同生计类型的经济合作社和协会等社区组织,并规范化社区组织,让居民积极参加社区组织,增强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人力资本是生计资本的基础,政府应针对性地提高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的基础教育条件,包括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提升、技能培训普及等,从根本上提升国家公园社区的人力资本。国家公园范围内社区生态保护严格,发展旅游业阻力较大。因此,政府可为居民提供继续教育机会,进行制茶以外的技能培训,提高生活和工作技能,并鼓励居民到其他乡镇进行就业,提供就业机会,同时提供生活津贴补助。加强国家公园范围内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质资本,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及班次,保障居民到镇上购买生活物资的需求,加强国家公园范围内外社区的交流与联结。

    2)提升国家公园认同感。一方面制定针对国家公园政策的宣传计划,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宣传媒介和渠道。国家公园社区内可选择合适的地点,设立宣传牌示范区,展示国家公园政策的重要内容和成果,通过图片、文字、图表等形式直观地向居民传达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在社区内组织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如举办国家公园知识讲座、户外活动、摄影比赛等,引导居民分享对国家公园的认识,感受自然环境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加强对国家公园的认同。

    3)提升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居民应对生计风险能力。后疫情时代旅游业恢复迅速,但在长远视角下,社区应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等替代生计项目,挖掘社区特色产业,进行产业多样化规划,提高居民家庭经济收入,为社区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同时进一步完善社区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居民在应对生计风险时能够更好地依赖社会保障,规避潜在的生计风险。

    在国家公园社区研究中,社区生计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研究构建适用于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的可持续评价体系,基于评估结果对后疫情时代社区居民的可持续生计提供发展建议,能够丰富和完善国家公园社区相关理论,也可以为可持续生计评价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方面的补充。通过可持续生计视角分析国家公园口社区的生计困境和机遇,重点关注社区居民生计发展,提高社区自我发展能力,支撑我国国家公园的保护体系并带动周边社区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实地调研时发现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的乡村社区存在空心化的现状,同时受调研季节影响,社区常住人口较少,实地能获取到的问卷数量较为有限,故研究结合半结构访谈补充讨论。后续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访谈文本,厘清生计资本的影响要素和机制。在生计资本的影响机制研究方面,本研究重在分析生计风险与生计资本的相关性,未来应针对新冠疫情前后社区生计资本的变化进行深入比较与分析,并探寻生计资本的影响机制和提升路径。

  • 图  1   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生计资本分布

    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community livelihood capital in the Wuyishan National Park

    图  2   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外社区居民生计资本分布

    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livelihood capital of community residents with in and outside the Wuyishan National Park

    表  1   样本基本特征描述性统计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fundamental features of the samples

    受访者变量变量解释占比/%
    性别 61.5
    38.5
    年龄段 18岁及以下 0.0
    19~28岁 8.9
    29~40岁 32.4
    41~60岁 45.3
    61岁及以上 13.4
    受教育程度 小学 22.3
    初中 38.1
    高中 25.1
    大专 9.5
    大学本科及以上 5.0
    职业类型 纯农 36.3
    非农 37.4
    兼业 26.3
    个人平均年收入 1万以下 17.3
    1万~5万 31.3
    5.01万~15万 40.8
    15万以上 10.6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2   Indicator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livelihood capital of community residents in the Wuyishan National Park

    目标层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赋值 在目标层下的权重 在二级指标下的权重
    生计
    资本
    自然资本 人均土地面积 1=5亩(注:1亩=666.67 m2)及以下;2=5.01~10亩;3=10.01~15亩;4=15.01~20亩;5=20亩以上 0.044 0.529
    土地质量 1=100及以下;2=100.01~200;3=200.01~300;4=300.01~400;5=400以上
    (土地总体质量=各类型土地面积×土地质量评分,其中土地质量的评分标准为:0=没有相应类型土地;1=差;2=中等;3=好)
    0.039 0.471
    人力资本 家庭整体劳动能力 1=家中成员还在上学,可进行辅助性劳动;2=家中成员为61~70岁,可进行辅助性劳动;3=家中成员待业或赋闲在家,可从事相应劳动;4=家中主要劳动力为外出务工人员,具有劳动能力;5=家中主要劳动力为18~60岁人员,可进行一切劳动 0.012 0.365
    家庭劳动力平均教育
    水平
    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4=大专;5=大学本科及以上 0.013 0.417
    家庭总人口 1=0~2人;2=3~4人;3=5~6人;4=7~8人;5=9人及以上 0.007 0.218
    物质资本 住房类型 1=其他;2=土木住房;3=砖木住房;4=砖混住房;5=钢混框架结构 0.003 0.028
    住房面积 1.25= 50 m2及以下;2.5=50.01~100 m2;3.75=100.01~150 m2;5=大于150 m2 0.005 0.048
    房屋修建年限 1=大于40年;2=30.01~40年;3=20.01~30年;4=10.01~20年;5=10年及以下 0.013 0.127
    拥有的农用器械 居民拥有器械数量占选项总数的百分比 0.027 0.261
    交通条件评价 1=非常不满意;2=比较不满意;3=一般;4=比较满意;5=非常满意 0.007 0.070
    水、电、网条件评价 1=非常不满意;2=比较不满意;3=一般;4=比较满意;5=非常满意 0.003 0.027
    学校条件评价 1=非常不满意;2=比较不满意;3=一般;4=比较满意;5=非常满意 0.027 0.261
    医疗条件评价 1=非常不满意;2=比较不满意;3=一般;4=比较满意;5=非常满意 0.018 0.178
    金融资本 家庭平均年收入 1=1万以下;2=1万~5万;3=5.01万~15万;4=15万以上 0.006 0.029
    家中是否有金融产品 0=无;1=有 0.151 0.740
    家中是否有现金补助 0=无;1=有 0.047 0.230
    社会资本 家中是否有村委会成员或村民代表 0=无;1=有 0.111 0.193
    邻里关系 1=很差;2=差;3=一般;4=好;5=很好 0.014 0.024
    是否参加经济合作组织 0=没有参加或村中无经济合作组织;1=有 0.139 0.241
    是否参加生产小组 0=没有参加或村中生产小组;1=有 0.312 0.541
    下载: 导出CSV

    表  3   数据效度分析

    Table  3   Data validity analysis

    名称原始数值更新后数值
    KMO 0.648 0.654
    Bartlett球形度检验 近似卡方 812.497 747.378
    df 190 136
    p 0.000*** 0.000***
    下载: 导出CSV

    表  4   自变量及描述性统计

    Table  4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变量名称 定义及取值 归一化均值 标准差
    生计风险感知 新冠疫情 1=很担心;2=比较担心;3=担心;4=有点担心;
    5=不担心
    0.610 0.369
    遭遇自然灾害 0.580 0.378
    政策波动 0.557 0.358
    赡养老人负担 0.542 0.348
    子女教育负担 0.374 0.344
    家庭财产损失 0.429 0.341
    农业亏损 0.525 0.345
    经商亏损 0.511 0.366
    户主个人特征 受教育程度 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4=大专;5=
    大学本科及以上
    0.342 0.271
    年龄 1=18岁及以下;2=61岁以上;3=19~28岁;4=41~60岁;5=29~40岁 0.544 0.276
    职业 1=纯农户;2=非农户;3=兼业户 0.450 0.393
    国家公园认知 对国家公园关注程度 1=一点也不了解;2=了解一点;3=一般;4=比较了解;5=非常关注和了解 0.589 0.284
    国家公园成立是否带来不利影响 1=选择1种;2=选择2种;3=选择3种;4=选择4种;5=选择5种及以上 0.220 0.281
    国家公园成立是否带来有利影响 1=选择1种;2=选择2种;3=选择3种;4=选择4种;5=选择5种及以上 0.229 0.308
    下载: 导出CSV

    表  5   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生计资本总量

    Table  5   Total livelihood capital of community residents in Wuyishan National Park

    目标层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归一化均值二级指标得分
    生计资本 自然资本 人均土地面积 0.35 0.385
    土地质量 0.42
    人力资本 家庭整体劳动能力 0.69 0.538
    家庭劳动力平均教育水平 0.44
    家庭总人口 0.46
    物质资本 住房类型 0.71 0.436
    住房面积 0.71
    房屋修建年限 0.58
    拥有的农用器械 0.23
    交通条件评价 0.62
    水、电、网条件评价 0.71
    学校条件评价 0.41
    医疗条件评价 0.44
    金融资本 家庭平均年收入 0.62 0.224
    家中是否有金融产品 0.12
    家中是否有现金补助 0.51
    社会资本 家中是否有村委会成员或村民代表 0.21 0.094
    邻里关系 0.61
    是否参加经济合作组织 0.14
    是否参加生产小组 0.01
    合计 1.677
    下载: 导出CSV

    表  6   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外社区居民生计资本

    Table  6   Livelihood capital of community residents within and outside the Wuyishan National Park

    范围生计资本类型总计样本量
    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
    总体0.3850.5380.4360.2240.0941.677179
    国家公园范围内0.8610.5400.3810.3040.1132.19988
    国家公园范围外0.1800.5360.4890.1440.0761.42691
    下载: 导出CSV

    表  7   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外社区居民生计资本指标差异显著性

    Table  7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s in livelihood capital indicator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within and outside the Wuyishan National Park

    指标FP值(双尾)指标FP值(双尾)
    人均土地面积81.4190.000***水、电、网条件评价6.3580.013**
    土地质量72.5130.000***学校条件评价66.6140.000***
    家庭整体劳动能力0.1720.679医疗条件评价5.8390.017**
    家庭劳动力平均教育水平0.0150.903家庭平均年收入8.4020.004***
    家庭总人口0.0530.818家中是否有金融产品0.0220.881
    住房类型2.6080.108家中是否有现金补助205.1660.000***
    住房面积19.8910.000***家中是否有村委或村民代表6.4800.012**
    房屋修建年限23.2950.000***邻里关系3.5230.062*
    拥有的农用器械13.5460.000***是否参加经济合作组织0.5390.464
    交通条件评价13.9410.000***是否参加生产小组0.0010.981
    注:***、**、*分别代表1%、5%、10%的显著性水平。
    下载: 导出CSV

    表  8   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外社区居民生计资本指标差异程度

    Table  8   The degree of difference in livelihood capital indicator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within and outside the Wuyishan National Park

    指标偏eta方
    (Partial η2)
    Cohen’s f指标偏eta方
    (Partial η²)
    Cohen’s f
    人均土地面积0.3150.678水、电、网条件评价0.0350.190
    土地质量0.2910.640学校条件评价0.2730.613
    家庭整体劳动能力0.0010.031医疗条件评价0.0320.182
    家庭劳动力平均教育水平0.0000.009家庭平均年收入0.0450.218
    家庭总人口0.0000.017家中是否有金融产品0.0000.011
    住房类型0.0150.121家中是否有现金补助0.5371.077
    住房面积0.1010.335家中是否有村委会成员或村民代表0.0350.191
    房屋修建年限0.1160.363邻里关系0.0200.141
    拥有的农用器械0.0710.277是否参加经济合作组织0.0030.055
    交通条件评价0.0730.281是否参加生产小组0.0000.002
    下载: 导出CSV

    表  9   生计资本与影响因素相关性检验

    Table  9   Correlation test between livelihood capital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类别 自变量相关性系数
    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
    生计风险感知 新冠疫情 −0.220** −0.008 0.225** −0.359** 0.028
    遭遇自然灾害 −0.043 0.036 0.144 −0.170* 0.011
    政策波动 −0.143 0.061 0.117 −0.217** −0.036
    医疗负担 −0.151* 0.058 0.027 −0.238** −0.030
    赡养老人负担 −0.323** 0.006 0.154* −0.360** −0.027
    子女教育负担 −0.172* 0.025 0.164* −0.276** −0.035
    家庭财产损失 −0.069 0.070 0.080 −0.159* 0.043
    农业亏损 0.037 0.074 0.086 0.000 0.026
    经商亏损 −0.027 0.048 0.126 −0.190* 0.021
    户主个人特征 受教育程度 −0.274** 0.186* 0.298** −0.258** 0.134
    年龄段 0.340** 0.028 −0.221** 0.260** −0.131
    职业 0.079 0.179* 0.212** −0.131 0.021
    国家公园感知 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关注程度 0.198** 0.190* 0.193** 0.176* 0.257**
    国家公园成立的不利影响 0.152* 0.150* 0.001 0.048 −0.107
    国家公园成立的有利影响 −0.093 0.091 0.262** −0.246** 0.067
    注: **在 0.01 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在 0.05 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下载: 导出CSV
  • [1]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J]. 生物多样性, 2017, 25(10): 1033-1036.

    Overall plan for establishing National Park system[J]. Biodiversity Science, 2017, 25(10): 1033-1036.

    [2] 彭奎. 我国国家公园人类活动特征、管理问题与调整策略[J]. 生物多样性, 2021, 29(3): 278−282. DOI: 10.17520/biods.2021065.

    PENG K. Basic characteristics,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adjusted strategies of human activities for China’ s National Parks[J]. Biodiversity Science, 2021, 29(3): 278−282. DOI: 10.17520/biods.2021065

    [3]

    PENG J, XIAO H L, WANG R, et al. The impacts of establishing pilot National Parks on local residents’ livelihoods and their coping strategies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Qilianshan National Park[J]. Sustainability, 2022, 14(6): 3537. DOI: 10.3390/su14063537.

    [4]

    HE S Y, SU Y. Understanding 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ecosystem to improve park–people relationships in Wuyishan National Park, China[J]. Land, 2022, 11(4): 532. DOI: 10.3390/land11040532.

    [5]

    WANG C C, ZHANG Y Q, YANG Y S, et al. Assessment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of different farmers in hilly red soil erosion areas of Southern China[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6, 64: 123−131. DOI: 10.1016/j.ecolind.2015.12.036.

    [6]

    LIU Z F, CHEN Q R, XIE H L. Influence of the farmer’s livelihood assets on livelihood strategies in the western mountainous area, China[J]. Sustainability, 2018, 10(3): 875. DOI: 10.3390/su10030875.

    [7] 汤青. 可持续生计的研究现状及未来重点趋向[J]. 地球科学进展, 2015, 30(7): 823−833.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2015.07.0823.

    TANG Q. Research progress and future key trends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J].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2015, 30(7): 823−833.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2015.07.0823

    [8] 张雅馨, 刘霞, 张博, 等. 自然保护区建立是否必然导致农户收入低: 基于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农户收入的实证研究[J]. 林业科学, 2020, 56(6): 165−178. DOI: 10.11707/j.1001-7488.20200616.

    ZHANG Y X, LIU X, ZHANG B, et al. Will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ure reserves inevitably lead to low household income—an empirical study on household income within and nearby the Fujian Wuyi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J].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20, 56(6): 165−178. DOI: 10.11707/j.1001-7488.20200616

    [9] 唐执, 陈传明. 大熊猫国家公园农户生计资本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 18(2): 94−101. DOI: 10.19687/j.cnki.1673-7105.2023.02.013.

    TANG Z, CHEN C M. Livelihood capital of rural households and its impact on life satisfaction in Giant Panda National Park[J]. Journal of Subtrop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3, 18(2): 94−101. DOI: 10.19687/j.cnki.1673-7105.2023.02.013

    [10] 陈加林, 严中成. 国家公园建设与原住民生计转型[J]. 林业建设, 2022(5): 6−12.

    CHEN J L, YAN Z C. National park construction and indigenous livelihood transformation[J]. Forestry Construction, 2022(5): 6−12.

    [11] 陈传明, 程红丽. 武夷山国家公园原住民生计发展政策满意度研究[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 17(3): 1−7. DOI: 10.19687/j.cnki.1673-7105.2022.03.001.

    CHEN C M, CHENG H L. Research on satisfa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olicy of aboriginal livelihood in Wuyishan National Park[J]. Journal of Subtrop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2, 17(3): 1−7. DOI: 10.19687/j.cnki.1673-7105.2022.03.001

    [12] 李双, 孙孝平, 方彦君, 等.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农户生计资本评价及其空间特征[J]. 生物多样性, 2019, 27(1): 64−75. DOI: 10.17520/biods.2018176.

    LI S, SUN X P, FANG Y J,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farmer livelihood assets in the Qianjiangyuan National Park pilot[J]. Biodiversity Science, 2019, 27(1): 64−75. DOI: 10.17520/biods.2018176

    [13] 于鹏, 章锦河, 侯兵, 等. 国家公园旅游发展对周边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 中国生态旅游, 2022, 12(2): 251−263. DOI: 10.12342/zgstly.20220028.

    YU P, ZHANG J H, HOU B, et al. Effec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Park on residents' quality of life in adjacent community: a case study in Huangshan National Park[J]. Journal of Chinese Ecotourism, 2022, 12(2): 251−263. DOI: 10.12342/zgstly.20220028

    [14] 程红丽, 陈传明. 国家公园农户生计资本评价与分析: 基于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实证研究[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 16(2): 69−76. DOI: 10.19687/j.cnki.1673-7105.2021.02.010.

    CHENG H L, CHEN C M.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livelihood capital of National Park farmers: an empirical study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J]. Journal of Subtrop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1, 16(2): 69−76. DOI: 10.19687/j.cnki.1673-7105.2021.02.010

    [15] 尚婷婷, 曹玉昆.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周边居民可持续生计评价分析[J]. 林业经济, 2019, 41(10): 17−22. DOI: 10.13843/j.cnki.lyjj.2019.10.003.

    SHANG T T, CAO Y K. Th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n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of residents in northeast tiger and leopard National Park[J]. Forestry Economics, 2019, 41(10): 17−22. DOI: 10.13843/j.cnki.lyjj.2019.10.003

    [16] 侯雨峰, 陈传明. 自然保护区农户生计资本的调查与评价: 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1(1): 118−127. DOI: 10.16007/j.cnki.issn2095-7122.2018.01.017.

    HOU Y F, CHEN C M.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farmers' subsistence capital in nature reserve: taking Wuyi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for example[J]. Journal of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18, 31(1): 118−127. DOI: 10.16007/j.cnki.issn2095-7122.2018.01.017

    [17] 陈水光, 苏时鹏. 重大疫情冲击下的农户生计风险及应对策略: 基于福建山区的个案调查[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23(4): 1−6. DOI: 10.13322/j.cnki.fjsk.2020.04.001.

    CHEN S G, SU S P. Farmers’ livelihood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under the impact of major epidemic—case study based on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Fujian[J].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20, 23(4): 1−6. DOI: 10.13322/j.cnki.fjsk.2020.04.001

    [18] 徐莉, 陈阳, 杨欢. “后疫情时代” 乡村旅游型社区居民依恋、风险担忧和应对意愿的作用关系研究[J]. 建筑与文化, 2023(2): 147−149. DOI: 10.19875/j.cnki.jzywh.2023.02.047.

    XU L, CHEN Y, YANG H.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achment, risk concern and respond wilingness in rural tourism communities in the post-epidemic era[J]. Architecture & Culture, 2023(2): 147−149. DOI: 10.19875/j.cnki.jzywh.2023.02.047

    [19] 廖凌云. 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社区规划研究[D]. 北京: 清华大学, 2018. DOI: 10.27266/d.cnki.gqhau.2018.000268.

    LIAO L Y. Research on community planning of the Wuyishan National Park system pilot area[D].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2018.

    [20]

    WARDEKKER J A, PETERSEN A C, VAN DER SLUIJS J P. Ethics and public perception of climate change: exploring the Christian voices in the US public debate[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9, 19(4): 512−521. DOI: 10.1016/j.gloenvcha.2009.07.008.

    [21] 王含含, 张婧怡, 王娇. 国家公园居民生计资本评价及生计策略研究: 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23(S2): 107−111. DOI: 10.13916/j.cnki.issn1671-511x.2021.s2.038.

    WANG H H, ZHANG J Y, WANG J.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livelihood capital and livelihood strategies of National Park residents—taking Qianjiangyuan National Park system pilot area 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2021, 23(S2): 107−111. DOI: 10.13916/j.cnki.issn1671-511x.2021.s2.038

    [22] 黄志刚, 陈晓楠, 李健瑜. 生态移民政策对农户收入影响机理研究: 基于形成型指标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 资源科学, 2018, 40(2): 439−451. DOI: 10.18402/resci.2018.02.19.

    HUANG Z G, CHEN X N, LI J Y. Research on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migration policy on rural household income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ith formative indicators[J]. Resources Science, 2018, 40(2): 439−451. DOI: 10.18402/resci.2018.02.19

    [23] 丁士军, 张银银, 马志雄. 被征地农户生计能力变化研究: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改进[J]. 农业经济问题, 2016, 37(6): 25−34,110-111. DOI: 10.13246/j.cnki.iae.2016.06.004.

    DING S J, ZHANG Y Y, MA Z X. Research on changes of livelihood capabilities of rural households encountered by land acquisition: based on improvement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pproach[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6, 37(6): 25−34,110-111. DOI: 10.13246/j.cnki.iae.2016.06.004

    [24] 席建超, 张楠. 乡村旅游聚落农户生计模式演化研究: 野三坡旅游区苟各庄村案例实证[J]. 旅游学刊, 2016, 31(7): 65−75. DOI: 10.3969/j.issn.1002-5006.2015.07.012.

    XI J C, ZHANG N. An analysis of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of tourism households: a case study in gougezhuang village, Yesanpo tourism area[J]. Tourism Tribune, 2016, 31(7): 65−75. DOI: 10.3969/j.issn.1002-5006.2015.07.012

    [25] 赵文娟, 杨世龙, 王潇.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研究: 以云南新平县干热河谷傣族地区为例[J]. 资源科学, 2016, 38(1): 136−143. DOI: 10.18402/resci.2016.01.15.

    ZHAO W J, YANG S L, WANG X.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velihood capital and livelihood strategy based on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in Xinping County of Yuanjiang dry-hot valley[J]. Resources Science, 2016, 38(1): 136−143. DOI: 10.18402/resci.2016.01.15

    [26]

    MOSER C O N. The asset vulnerability framework: reassessing urban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ies[J]. World Development, 1998, 26(1): 1−19. DOI: 10.1016/S0305-750X(97)10015-8.

    [27]

    PAUL S, DAS T K, PHARUNG R,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indicator based composite measure to assess livelihood sustainability of shifting cultivation dependent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disadvantageous Northeastern region of India[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0, 110: 105934. DOI: 10.1016/j.ecolind.2019.105934.

    [28]

    FAN M, XIAO Y T. Impacts of the grain for Green Program o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and uses and ecosystem services in mountainous settlements in southwest China[J]. 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2020, 21: e00806. DOI: 10.1016/j.gecco.2019.e00806.

    [29] 郭秀丽, 周立华, 陈勇, 等. 生态政策作用下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关系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 39(11): 34−41.

    GUO X L, ZHOU L H, CHEN Y,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velihood capital and livelihood strategy of farme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cological policy—a case of Hangjin banner in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J].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2018, 39(11): 34−41.

    [30]

    LAN X, ZHANG Q, XUE H L, et al. Linking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with sustainable grassland use and conservation: a case study from rural households in a semi-arid grassland area, China[J]. Land Use Policy, 2021, 101: 105186. DOI: 10.1016/j.landusepol.2020.105186.

    [31] 邹祎. SPSS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应用[J]. 价值工程, 2016, 35(34): 219−222. DOI: 10.14018/j.cnki.cn13-1085/n.2016.34.091.

    ZOU Y. The analysis of single-factor variance by SPSS[J]. Value Engineering, 2016, 35(34): 219−222. DOI: 10.14018/j.cnki.cn13-1085/n.2016.34.091

    [32] 苏宝财, 陈祥, 林春桃, 等. 茶农生计资本、风险感知及其生计策略关系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 2019, 39(5): 552−560. DOI: 10.16832/j.cnki.1005-9709.2019.05.014.

    SU B C, CHEN X, LIN C T, et 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ea farmers’ livelihood capital, risk perception and livelihood strategies[J]. Issues of Forestry Economics, 2019, 39(5): 552−560. DOI: 10.16832/j.cnki.1005-9709.2019.05.014

  • 期刊类型引用(2)

    1. 王梦晗,王亚楠,董航宇,张梦真,苏明明. 可持续生计视域下国家公园建设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综述.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07): 465-474 . 百度学术
    2. 吴健,韩东阳,陈绍志. 基于政策文本的国家公园内部利益联结机制探析. 世界林业研究. 2024(06): 114-12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

图(2)  /  表(9)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76
  • HTML全文浏览量:  98
  • PDF下载量:  71
  • 被引次数: 3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5-10
  • 修回日期:  2023-10-11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11-12
  • 刊出日期:  2024-05-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