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2卷  第2期

封面
2022-02期封面+目录
2022, 2(2).
摘要(253) PDF(200)
摘要:
自然保护地前沿
三江源草地多功能目标管理与自然保护地建设
常丽娜, 赵新全
2022, 2(2): 1-8. doi: 10.12335/2096-8981.2022010402
摘要(412) HTML (179) PDF(250)
摘要:
草地作为可再生自然资源载体,构成区域发展的物质和环境基础。草地具有自然景观草地、放牧草地、栽培草地等多样性类型,包含多种多样的动物、植物、微生物资源,调节功能、供给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等生态系统服务也具有多功能性。本文构建了草地多功能目标管理模式,可实现草地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多功能优化管理,对保护自然、服务人民和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间接地实现草地多功能管理目标。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重要类型,其管理是以生态保护优先,需要发挥草地的多功能优势,平衡草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国家公园负面清单管理”对我国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战略的启示
吴必虎, 李奕, 丛丽, 谢冶凤
2022, 2(2): 9-21. doi: 10.12335/2096-8981.2021121601
摘要(446) HTML (221) PDF(345)
摘要:
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战略对于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系统安全、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对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游憩活动及负面清单管理研究,有利于自然保护地战略的推进和生态保护红线的落实。本文通过分析世界5大洲的50个国家公园的管理指导手册,整理出国外国家公园中游憩活动、社区管理、基础设施修建等关于生产、生活、游憩行为等管理的负面清单,重点梳理国家公园内禁止和限制开展的活动,总结相关游憩管理经验,为中国自然保护地体制建立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生物多样性与食物系统转型展望
章佩琳, 张媛, 李鹏宇, 胡悦, 朱春全
2022, 2(2): 22-34. doi: 10.12335/2096-8981.2022021501
摘要(935) HTML (121) PDF(254)
摘要:
生物多样性对食物系统至关重要,而当前食物系统的运作模式加剧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在剖析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的基础上,本文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提出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五大驱动因素为框架,系统地梳理了食物系统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并提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食物系统的各利益相关方并未将自然的价值纳入考虑,各方缺乏共同目标,且缺少凝聚各方行动的动力与合作机制。因此,本文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食物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治理进展,提出食物系统的自然受益型转型目标和12个行动方向,以期支持政府、行业、企业等各方形成共识,并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或战略。最后,本文从政策、资金和技术3个层面阐述食物系统转型的要点及机遇,倡议各方联合起来积极行动、抓住时机,实现食物系统变革。
国家公园研究
自然保护地体系视野下国家公园立法思考
高晓露, 王文燕
2022, 2(2): 35-40. doi: 10.12335/2096-8981.2021061101
摘要(450) HTML (152) PDF(225)
摘要:
通过考察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实践历程,本文分析国家公园立法研究现状及简述国外经验。根据当前国家公园地方试点实践情况引出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标之下,国家公园的现实立法需求。并提出了在国家层面建立《国家公园法》,地方根据各自情况制定国家公园法实施细则,国家公园主管机关编制国家公园具体规划的多层次立法方式。此外,本文科学分析了国家公园立法与自然保护地立法的关系,谨慎处理国家公园立法对于整个自然保护地立法体系化的影响。作为法治因应,我国应以具有可操作性《国家公园法》为先,尽快确立一套适应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体制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国家公园法》的先行探索意义,以整体性思维为指导,从构建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的大局出发,制定具有共性的原则机制,为将来制定的《自然保护地法》提供立法范例。
论国家公园文化的内涵与培养路径
王枫, 樊宝敏, 沈瑾兰, 张德成
2022, 2(2): 41-47. doi: 10.12335/2096-8981.2021122201
摘要(477) HTML (108) PDF(539)
摘要:
随着第一批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我国国家公园事业从试点阶段转向了建设阶段。国家公园不仅是自然生态保护和物种基因的保存库,更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国家文化和文明的保留地。培养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文化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任务。研究认为,国家公园的文化内涵包括万物和生、全民共享、国家名片和世代传承。国家公园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是建设国家公园的精神动力,对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推动建立国家公园节(日)、完善国家公园管理制度和建设标准、促进国家公园文化研究挖掘和创新、加强国家公园文化传承和推动中国国家公园文化走出去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国家公园文化的路径。
研究论文
秦岭中部自然保护区植被生长状况遥感监测
王晓雅, 凌子燕, 陈研, 翟俊, 邓雅文, 荔琢, 彭凯锋
2022, 2(2): 48-59. doi: 10.12335/2096-8981.2021121602
摘要(501) HTML (251) PDF(280)
摘要:
秦岭地区是中国自然保护区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秦岭中部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然而目前鲜有研究分析秦岭中部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生长状况,且对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尚不明确,因此探究该区域长时序的植被生长状况有助于了解秦岭地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及植被生长情况。本文利用Landsat、MODIS、GLASS等遥感数据及相关产品分析了秦岭中部地区1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二三十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叶面积指数(LAI)、净初级生产力(NPP)、植被覆盖度(FVC)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趋势变化情况,并综合4个指标探究秦岭中部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变化情况与保护成效,研究结果表明,1)在空间上,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中南部与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南部的植被类型与其他区域存在差异;2)在趋势上,各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生长状况呈现显著增加趋势或维持稳定状态;3)综合各指标发现,秦岭中部自然保护区的整体保护成效良好,但极个别地区仍需要重点关注。
儿童自然获得感:概念、测量与影响
黄向, 李晓诗
2022, 2(2): 60-73. doi: 10.12335/2096-8981.2021052401
摘要(444) HTML (253) PDF(87)
摘要:
为更好地量化研究儿童对自然的感知,本文基于自然联结理论和获得感理论提出儿童自然获得感的概念及测量方法。自然获得感是指人类基于在自然环境中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客观实在获得形成的主观感受。本文以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410份问卷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标准量表开发方法,开发了17个问项的儿童自然获得感量表。研究表明,儿童自然获得感由知识与技能获得感和直接实际获得感两个维度组成。进一步研究发现,儿童自然获得感及其两个维度显著正向影响其生活垃圾分类行为。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研究——以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刘鹏, 承勇, 韩卫杰, 刘俊, 黄晓凤
2022, 2(2): 74-81. doi: 10.12335/2096-8981.2020120206
摘要(504) HTML (122) PDF(117)
摘要: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活动发生与发展的物质载体和重要依托,而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影响。因此,开展生态旅游建设项目需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进行影响评价。本文以卧龙谷风景区现有生态旅游建设项目为例,通过现场调查与查阅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评价区分布的景观类型、植被、植物群落的特征、动植物种类及分布特点等。依据《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LY/T 2242—2014)评价体系,从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种群/物种、主要保护对象、生物安全、社会因素等6个方面对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价及赋值。结果显示,建设项目对保护区的多样性影响指数为53.98,属于中低度影响。同时结合现有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和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减缓影响的措施和保护建议,将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进一步降低。
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及补偿金使用模式——以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杨锡涛, 曾向武, 林少娜, 李艺, 钟志强, 李双霜, 谢首冕, 陈秋菊, 张春霞
2022, 2(2): 82-92. doi: 10.12335/2096-8981.2021110901
摘要(535) HTML (114) PDF(127)
摘要:
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的研究和实践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当前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国家对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的要求,以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近年来的生态保护补偿实践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海丰保护区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与补偿金使用模式框架,并指出了实施的技术要点。在生态保护补偿方面,形成了以纵向补偿、横向补偿和专项补偿为主的“输血”式补偿,以及以特许经营为主的“造血”式补偿,具有利用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的优势,融合了市场化、多维化工具,可以促进生态保护补偿从以纵向为主转变为纵向与横向、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模式;在生态保护补偿金使用方面,形成了以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科研监测和宣传教育等内容为主的使用模式,有利于海丰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这种多元化的生态保护机制及补偿金的使用模式,吸引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生态保护补偿,这对我国践行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具有一定的参考。
珠江口涉海自然保护地管理状况评价
朱新胜, 杨永峰, 张晓云, 董阳, 米高扬
2022, 2(2): 93-102. doi: 10.12335/2096-8981.2022012701
摘要(337) HTML (84) PDF(61)
摘要:
建立珠江口涉海保护地管理评价体系,开展珠江口31处涉海自然保护地管理成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珠江口涉海保护地管理成效整体评分较低,不同分类下的保护地之间得分差异显著。海豚类自然保护地管理状况相对较好,而红树林类、海岛类自然保护地管理存在不足;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地管理评价得分高于市、县级;香港、澳门地区自然保护地管理评价得分高于广东省。本文通过对各评价因子得分进行分析可知,管理基础得分较高,管理进展得分较低。因此,明确的范围边界、清晰的自然资源产权、科学合理的规划是珠江口涉海自然保护地开展建设管理工作的重点。
网络大数据视野下湿地型郊野公园形象投射与感知比较研究——以上海市青西郊野公园为例
张建国, 孟玮, 谢平林
2022, 2(2): 103-114. doi: 10.12335/2096-8981.2021081702
摘要(346) HTML (73) PDF(64)
摘要:
本文探索湿地作为特色生态资源的郊野公园的多维度功能,以网络平台上的文本内容作为研究数据,从供给侧的投射形象和需求侧的感知形象两个角度,运用内容分析法分别对上海青西郊野公园的官方文本和游客文本进行高频词汇挖掘和维度构建,并对比投射形象和感知形象。研究结果表明,投射形象和感知形象在“生态景观”“独特属性”以及“旅游体验”维度下的“旅游活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投射形象对公园的综合管理、复合生态体系构建、农业产业运营以及发展规划着重介绍,而感知形象则更偏向于可游玩性和季节性的景观效果、交通、食宿等服务设施的完备程度。因此,本文从景观层次、景民关系、服务设施和多方共治等4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湿地型郊野公园的生态属性和游憩属性平衡提供科学合理的思路和策略。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松材线虫病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杨鼎, 秦思源, 迟世宽, 孙东兴, 冯智慧, 关政昊, 于志浩, 刘植馨, 李晓冬, 刘超, 白鸿岩
2022, 2(2): 115-128. doi: 10.12335/2096-8981.2021112901
摘要(555) HTML (169) PDF(114)
摘要:
松材线虫病的传播严重威胁松林生态系统安全,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的研究在1980—1990年为萌芽期,在1991—2005年为高速发展期,在2006—2021年为波动增长期,且呈现整体上逐年上升的趋势,松材线虫病研究的学科分布进一步扩大;亚洲国家在松材线虫病领域有较高的积极性,但其影响力低于欧美国家,各机构国内合作交流频繁偏低,核心作者之间未形成稳定的作者群;WOS中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松材线虫病的机理方面,其突破方向是分子层面,CNKI中关于松材线虫病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始终维持在常规状态,创新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