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1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封面
2021 年 4 期封面+目录
2021, 1(4): 0-0.
摘要(170) HTML (108) PDF(69)
摘要:
目录
2021 年 4 期目录
2021, 1(4): 1-2.
摘要(139) PDF(28)
摘要:
2021 年总目录
2021, (4): 1-2.
摘要(140) PDF(27)
摘要:
专题论述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应对水资源危机
罗永梅, 毕云天, 葛乐, 张小全
2021, 1(4): 1-9. doi: 10.12335/2096-8981.2021072802
摘要(642) HTML (221) PDF(113)
摘要:

水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之一,对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健康至关重要。水是影响气候变化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气候系统、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重要纽带。世界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质严重恶化两大困境。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利用保护生态系统(森林、湿地、河流等)、对绿色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如造林和湿地修复等)、可持续管理(如保护性耕作)等措施,通过对供水和水质两方面的管理来应对上述挑战,增加可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从源头到城市保证用水质量。NbS应用于水资源管理将带来广泛的协同效益,包括改善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改善生计以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因此,NbS也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全新的选择。目前,水资源管理开始从基于工程技术的管理,转向基于工程技术与NbS相结合的管理,未来需以更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式来应对水危机,实现从对抗自然到顺应自然的转变,扩大NbS在水资源管理中所占的比重。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应对水资源危机中国实践——

浙江千岛湖水源地保护案例

靳彤, 穆泉, 王龙柱, 郭飞飞, 葛乐
2021, 1(4): 10-19. doi: 10.12335/2096-8981.2021081201
摘要(782) HTML (336) PDF(131)
摘要:

千岛湖是杭州及周边区域1 000多万居民的“水龙头”,占杭州市饮用水供给的至少50%。虽然湖体水质整体保持在一至二类水标准,但仍然面临着比较突出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由于污染源广泛且分散,涉及的农户数量众多,缺乏有效的长期治理机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一直被视为水环境治理中的一大难题。从2016年开始,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TNC)与众多合作伙伴建立了“千岛湖水基金”,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NbS)在水源地保护中的应用。首先,以水质提升为目标,开展流域尺度的系统分析和规划,诊断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来源和分布格局,识别应当优先治理的地块。其次,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可行性评估,选择淳安县安阳乡上梧溪子流域作为试点,针对主要面源污染来源的水稻田和茶园开展精准施肥、覆盖作物、生态防控等一系列生态治水措施示范,对不同措施的污染防治效果、成本投入、对农作物影响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科学评价,建立起“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处理”的流域面源污染治理综合示范基地。同时,水基金广泛引入社会资源,探索受益者付费与生态产业治水相结合的多元治理与长效资金机制,长期改善水源地的水质,并达到生态保护和绿色经济的双赢。在中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增和用水挑战凸显的背景下,千岛湖水基金的实践给中国城市水源地治理提供了经验借鉴,利用市场机制保障城市的供水安全,对于中国保护城市水安全和治理流域非点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论文
基于网络评论的普达措国家公园公众游憩感知
黄姝姝, 汪辉
2021, 1(4): 20-26. doi: 10.12335/2096-8981.2021031504
摘要(619) HTML (173) PDF(250)
摘要: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公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评论也成为了解公众感知特征的一条重要渠道,公众游憩感知研究可为国家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意见。本文以普达措国家公园为样本,选取携程网5年(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的网络评论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ROST CM6等软件,分别从文本和照片两个角度,分析公众的游憩感知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游憩景观为公众感知重点,其中以自然景观中的属都湖和碧塔海为代表的湖泊景观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此外,以松鼠、牦牛为代表的动物景观和以牧场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也受到公众的关注。公众对普达措国家公园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是对门票价格等管理措施满意度较低。因此,本文建议在未来的游憩利用区的建设和管理中,有关部门应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丰富游憩活动内容,从而改善普达措国家公园的游憩功能,满足公众游憩要求。

我国国家公园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李海韵, 王洁, 徐瑾
2021, 1(4): 27-37. doi: 10.12335/2096-8981.2021012102
摘要(1117) HTML (242) PDF(326)
摘要:

我国正在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国家公园体制作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已成为新一轮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脉络,将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实践和理论初探阶段(1956—1995年)、地方实践和理论借鉴阶段(1996—2012年)以及国家推进和理论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并对每一个阶段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展开综述,更科学地揭示其内在的演化规律,并为未来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天目山、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观赏彩叶植物评价及其应用研究
王悦, 张明如, 陈晓晴, 高磊
2021, 1(4): 38-46. doi: 10.12335/2096-8981.2020113001
摘要(373) HTML (164) PDF(77)
摘要:

基于野生木本观赏彩叶植物在园林绿化应用种类偏少、地域性特征表征较弱的原因,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对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彩叶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筛选了保护区内150种野生木本彩叶植物,分析其园林应用的现状和前景。研究结果如下:1)评价结果分为3个等级:观赏和园林应用价值高的植物有26种、观赏和园林应用价值较高的植物有77种、观赏和园林应用价值较低的植物有47种;2)通过分析其园林应用现状和前景,提出彩叶观赏树种配置的4个原则:适地适群落、营造适合彩叶树种呈色的特定小气候和富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的植物景观、尊重场地,关注整体效果。基于上述彩叶观赏木本植物配置的4个原则,为满足城市(城镇)绿地生态服务功能多样性和协调性发展的需求,本研究提出了开敞空间、公园、立体和道路绿化4类城市绿地的彩叶树种配置模式。

湿地公园资源保护与修复实现路径研究——

以松阴溪湿地公园为例

丁俊, 张龙
2021, 1(4): 47-54. doi: 10.12335/2096-8981.2020120204
摘要(665) HTML (341) PDF(148)
摘要:

通过对松阴溪湿地的类型、面积、生境和动植物资源的调查分析,本文总结了松阴溪湿地公园在生态区位、动植物资源、濒危物种——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湿地文化以及科普宣教的特色。针对保护管理现状和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资源保护、科研监测、保护修复、科普宣教以及制度管理等方面提出与之相适应的保护与利用对策。

广东省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探讨
刘增力, 马炜, 蔺琛, 柳亚男, 刘超明, 蒋亚芳, 杨袁木, 苏雅丽
2021, 1(4): 55-64. doi: 10.12335/2096-8981.2021082801
摘要(715) HTML (160) PDF(328)
摘要:

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和布局规划,是评估调整生态保护红线和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本文首先描述了广东省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现状,分析主要成效和问题,并针对主要保护对象、重要保护区域和自然保护空缺3个方面提出广东省自然保护需求。同时,划定广东省自然保护地规划格局,区划粤北南岭山地、粤东韩江流域、粤西雷州半岛、珠江三角洲和海岸及海洋带5个自然保护分区。最后,经新建、撤销、整合归并和调整等方面的空间布局优化规划,认为广东省应布局自然保护地1 079个、总面积302.58万hm2,并以此构建分类分级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从空间布局角度规划广东省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以期为广东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推进广东省生态保护红线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建设和发展。

丹霞山科普教育社会化参与的探索与实践
孟耀, 陈昉, 李鑫, 李平, 韩非
2021, 1(4): 65-71. doi: 10.12335/2096-8981.2021011501
摘要(380) HTML (92) PDF(114)
摘要:

开展科普教育是自然保护地的重要工作之一,探索社会化参与自然保护地科普教育的新模式与新路径,对推动自然保护地科普教育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实现科普教育社会化参与的内生逻辑,归纳了社会公众参与科普教育存在的掣肘因素,并以丹霞山科普教育社会化参与为案例,总结了丹霞山科普教育社会化参与的6个阶段,即“摸家底-引进来-走出去-社区化-社会化-产业化”,以期为推进自然保护地科普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基于国产高分影像的浙江省湿地资源动态监测
张小伟, 吴伟志, 王海龙, 梁立成
2021, 1(4): 72-79. doi: 10.12335/2096-8981.2021032301
摘要(364) HTML (85) PDF(306)
摘要:

在浙江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国产高分影像(GF-1、GF-2、ZY-3),采用eCognition软件中面向对象分类的方法,进行2016—2018年度湿地资源的动态监测。研究结果发现,基于ArcGIS和SPOT-5影像的分类精度明显低于采用eCognition和GF-1、GF-2、ZY-3影像的分类精度;采用eCognition和GF-1、GF-2、ZY-3影像结合的前期矢量数据进行湿地资源分类具有明显优势,精度高、影像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经济成本低;按照《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统计口径,2012—2018年浙江省湿地面积下降1.66%,总体保持平稳,但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湿地资源保护和修复有待加强。

森林康养视角下五感疗法对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
江绪旺, 俞书涵, 詹丽玉
2021, 1(4): 80-89. doi: 10.12335/2096-8981.2021092101
摘要(505) HTML (101) PDF(213)
摘要:

森林康养是现代居民健康养生方式,对森林康养的研究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8名大学生为受试者,以每周1次的频率连续进行6次干预研究,并在每次干预前后测量受试者心理和生理指标。受试者心理韧性水平测量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负性情绪测量采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DASS),生理指标采用电子血压计和指甲式脉搏血氧仪测量。运用Wilcoxon检验分析五感疗法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心理韧性水平、负性情绪和生理指标的变化效果;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探讨心理韧性水平上升趋势的时间效应,探讨森林康养五感疗法能否提升大学生心理韧性,缓解负性情绪。研究结果显示:1)五感疗法可提升心理韧性,在T4、T5和T6次干预后比干预前显著提升(P<0.05),心理韧性上升趋势的时间效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6, 42)=8.361,P<0.001;2)五感疗法可降低抑郁、焦虑、压力水平,多感官体验环境比单一感官体验环境更有助于降低负性情绪;3)五感疗法可降低收缩压和心率,心率在T1至T6每次干预后都显著降低(P<0.05),较敏感地反映五感疗法效果。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研究
曹元帅, 郑云峰, 尹准生, 何晨
2021, 1(4): 90-99. doi: 10.12335/2096-8981.2020120106
摘要(574) HTML (230) PDF(154)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其进行科学的价值评价有助于直观地认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提高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了定量评估开化县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客观反映开化县公益林建设成效,本研究以开化县2018年公益林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固定样地建立公益林县级监测体系,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公益林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释氧等6个方面13项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18年,开化县公益林涵养水源量23 381.51万t,价值24.64亿元;固土量280.42万m3、保肥量13.50万t,价值5.90亿元;固碳量24.44万t、释放氧气65.42万t,价值11.63亿元;积累营养物质9 032.48 t,价值1.16亿元;吸收二氧化硫9 570.59 t、滞尘量176.78万t,价值4.24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量8.66亿元。2)开化县公益林总生物量为1 038.40万t,单位面积生物量114.19 t/hm2。杉木林生物量最大,其次为阔叶林,竹林和灌木林生物量较小。3)从不同森林类型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来看,杉木林高于其他林分,其次是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灌木林最小。研究表明,开化县公益林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但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潜力尚未充分发挥,随着林分结构优化和研究技术水平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将进一步提高。此次研究为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提供了一个案例,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

澳大利亚林业发展概况及启示
李想, 张慧斌, 彭伟, 王芊樾, 朱思宇, 郭志起
2021, 1(4): 100-108. doi: 10.12335/2096-8981.2021051003
摘要(468) HTML (99) PDF(92)
摘要:

近年来,我国林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森林覆盖率已提高至23.04%,但森林质量不高、缺林少绿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为了进一步了解发达国家林业发展情况,充分学习和借鉴其经验,汲取教训,本文通过对最新报告和相关资料的梳理,系统分析了澳大利亚林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和不足。研究结果显示,澳大利亚森林面积为134万km2,森林覆盖率为17%。森林生物多样性丰富,是近2 500种原生脊椎动物和1.68万种植物的栖息地。森林权属多样,包括租赁林、多用途公有林等6类。高度重视森林质量和原始林保护,在原始林和人工林地上均推行可持续森林经营。森林碳汇、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和促进土著居民就业、保护文化遗产、森林游憩等社会经济效益较为显著,林业产业较为发达。但也存在应对气候变化不力、生态效益监测体系不健全、林业科技支撑力度不足、产业发展模式较为单一等问题。我们应充分了解澳大利亚林业发展现状,吸取教训,借鉴经验,强化森林资源的动态保护,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重视林业的社会经济效益,深入探索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