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1卷  第3期

本期封面+目次
2021, 1(3): 1-2.
摘要(226) HTML (114) PDF(1537)
摘要:
自然保护地前沿
中国东北虎自然保护地生态廊道空间规划
张明海, 靳勇超, 姜广顺
2021, 1(3): 1-8. doi: 10.12335/2096-8981.2021042601
摘要(433) HTML (228) PDF(123)
摘要:
孤岛状和破碎化的栖息地是限制中国东北虎种群数量恢复的关键因素之一。自然保护地是东北虎种群保护和恢复的重要承载体,通过生态廊道有效连通自然保护地是野外种群恢复的必要前提。目前,东北虎的主要栖息地是东北地区的老爷岭南部、完达山东部、张广才岭南部和小兴安岭东部4个孤立状、破碎化的分布区。本文基于“斑块—廊道—基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节点—网络—模块—走廊”模式的生态廊道设计理念,对东北虎自然保护地生态廊道进行了规划,具体包括4条中俄跨境生态廊道,即俄罗斯豹地公园—中国老爷岭、俄罗斯锡霍特—中国完达山、中国凤凰山—俄罗斯—中国鸟青山、俄罗斯犹太州—中国小兴安岭;4条国内跨境生态廊道,即完达山东部—完达山西部、完达山西部—老爷岭北部—张广才岭北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北部、老爷岭南部—张广才岭南部,并提出了东北虎生态廊道建设的5条建议。东北虎自然保护地的生态廊道建设,应综合考虑东北虎的扩散和定居繁殖需求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寻求保护和发展的平衡点,构建完善的东北虎自然保护地体系,促进东北虎种群数量的稳定增长,实现虎与人的和谐共存。
云南亚洲象北移区域生境适宜性评价
陈飞, 杨子诚, 杨聪, 赵明旭, 徐卫平, 汤永晶, 王智红, 张光元
2021, 1(3): 9-15. doi: 10.12335/2096-8981.2021061501
摘要(362) HTML (97) PDF(100)
摘要:
动物栖息地选择是一个分层的行为决策过程。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遥感技术,针对亚洲象栖息地选择的海拔、坡度、食物丰富度、栖息地隐蔽度、人为活动影响和距水源地距离等6个影响因子,分析和评估了云南亚洲象北移区域生境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元江和李仙江流域为亚洲象北移适宜性最高的区域;除上述流域外,亚洲象北移生境适宜性较高的区域主要呈片段化分布,难以形成南北带状生态廊道供其迁移、扩散。基于云南亚洲象北移区域生境适宜性的评价结果,科学引导亚洲象迁入适宜生境区,促进其返迁至原栖息生境,可为管理部门提供亚洲象保护管理科学依据,以保障北移亚洲象群及当地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长臂猿采食微生境选择
唐玮璐, 金崑
2021, 1(3): 16-24. doi: 10.12335/2096-8981.2021012602
摘要(313) HTML (137) PDF(62)
摘要:
为了解海南长臂猿采食微生境选择机制, 为制定该物种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019年7—9月通过样方调查法,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原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片区开展海南长臂猿采食微生境选择研究,共获得海南长臂猿当时全部4个家庭群共131个数据样方,测定了采食微生境的15种生态因子,并利用Vanderploeg选择系数和Scavia选择指数来衡量海南长臂猿对生态因子的喜好程度。研究结果显示,海南长臂猿喜欢在海拔800~1 000 m区域、坡度15°~30°、半阴半阳坡、山坡采食;海南长臂猿喜欢在山地雨林、乔木数量60~90棵、乔木胸径20~30 cm、乔木高度15~20 m、乔木枝下高5~15 m、藤本胸径5~10 cm、郁闭度50%~75%的生境采食;海南长臂猿喜欢在距道路距离2~4 km、距居民点距离≤10 km、距离水源距离≤500 m的生境采食。海南长臂猿对采食微生境选择有一定的偏好,是由于生境内气候、食物及干扰等因子的特征影响。
综合述评
我国自然保护区法制建设研究进展
苏凯文, 任婕, 温亚利
2021, 1(3): 25-32. doi: 10.12335/2096-8981.2020120103
摘要(424) HTML (188) PDF(142)
摘要: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自然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对于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快速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拯救珍稀濒危野生生物,打击各种破坏自然保护区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以及履行有关国际义务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新时期生态保护要求及构建以国家公园为核心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时代背景下,现行的自然保护区立法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管理需求和发展目标。为进一步推动新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更快、更好地建设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法制建设必须开拓创新。本文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取得的成绩、立法现状和立法问题,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探索解决路径的建议。
“双减”政策背景下面向儿童的自然教育研究
黄向
2021, 1(3): 33-42. doi: 10.12335/2096-8981.2021072801
摘要(817) HTML (260) PDF(168)
摘要:
自然教育在我国方兴未艾,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更是迎来了发展的政策红利期,但理论研究远落后于现实需求。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梳理国内外儿童自然教育和自然链接学术文献形成知识图谱。研究发现,1)国外文献较为丰富,且注重实证型研究;而国内文献较少,且多为推介型研究;2)不同角度的文献呈现的主题不同,从教育学角度应深入研究“科学、保护、知识、课程”这几个学术关键词;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应深入研究“影响、童年、可持续性、地方、灭绝、玩耍”这几个领域;从心理学角度可深入研究“态度、感知、体验、量表、健康”这几个话题。本文呼吁国内相关学界积极开展儿童与自然的实证研究,为中国儿童开展自然教育提供基础研究支撑。
研究论文
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及其多样性
张爱桦, 胡金贵, 张立志, 王艳, 原树生, 檀逸虹, 于景华
2021, 1(3): 43-53. doi: 10.12335/2096-8981.2021041301
摘要(307) HTML (93) PDF(87)
摘要:
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寒温带原始明亮针叶林地区之一。本文根据野外样地调查、物种标本与图片采集、鉴定以及文献资料借鉴,对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生活型与生态型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包括:1)保护区内种子植物共计62科224属512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4属5种,双子叶植物47科174属404个种,单子叶植物13科46属103个种,与同纬度、邻近保护区相比,物种组成更为丰富;2)在科的组成上,小型科和单种科占优势,分别占总科数的37.10%和24.19%;在属的水平上,单种属占优势,占总属数的51.79%;3)在植物区系组成上,科水平上以世界性分布为主(占比61.29%),属和种水平则以温带性质分布为主(占比分别为75.89%和61.91%),特别是种水平上,亚寒带—寒带性质分布型共163种,占比达33.20%,即物种组成以温带为主,且带有强烈的寒带或寒温带特征;4)保护区内种子植物生活型以隐芽植物占优势,占比达到46.48%,表明物种组成受到冬季严寒、生长期极短的影响;5)保护区内种子植物生态型以中生植物为主导,占比达到57.42%。
自然教育语境下野生木本观果植物评价研究——以天目山和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为例
陈晓晴, 张明如, 王悦, 高磊
2021, 1(3): 54-62. doi: 10.12335/2096-8981.2020113002
摘要(284) HTML (87) PDF(98)
摘要:
天目山和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植物资源的重要种质资源库。为了满足城市绿地发展需求、科学开发利用现有野生木本观果植物资源,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查证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等,对保护区内野生木本观果植物资源进行了自然教育价值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保护区现有野生木本观果植物344种,隶属于59科145属。2)基于自然教育目的和华东植物区系组成特点及应用价值,本文提出了野生木本观果植物资源自然教育价值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筛选评价了145种观果植物,并分为4个等级,评价的约束层权重分别为观赏价值(C1)0.4434、教学价值(C2)0.1692、应用价值(C3)0.3874。3)层次分析评价划分的植物开发利用等级有4种级别,Ⅰ级有19种植物,开发利用价值高;Ⅱ级有31种植物,开发利用价值较高;Ⅲ级有26种植物,可适度开发利用;Ⅳ级有69种植物,开发利用价值较低。4)基于评价结果,本文提出了适合长江三角洲地区应用的科普型、观赏型与生态环保型植物群落配置模式。
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种雉类海拔分布及垂直生态位研究
刘鹏, 刘美娟, 冯莹莹, 舒惠理, 黄晓凤
2021, 1(3): 63-69. doi: 10.12335/2096-8981.2021031503
摘要(331) HTML (124) PDF(287)
摘要:
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规律是生态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分别于2015年7—11月、2017 年 12月至2018 年5月选取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点,对同域分布的4种雉类(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的海拔分布及垂直生态位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地点同域分布的4种雉类的海拔分布范围为200~1 399 m,各物种均有相对集中分布的海拔段。海拔分布范围依次为白鹇(324~1 360 m)、勺鸡(433~1 297 m)、白颈长尾雉(346~1 006 m)、灰胸竹鸡(200~598 m)。对研究对象垂直生态位及重叠指数研究显示,4种雉类垂直生态位分别为0.83、0.64、0.46、0.44;垂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的是白鹇与勺鸡(0.74),重叠指数最低的是勺鸡与灰胸竹鸡(0.32)。同域分布的4种雉类对海拔资源的利用存在着差异,白鹇对海拔资源的利用最广,活动最强;灰胸竹鸡对海拔资源的利用能力最弱;勺鸡与灰胸竹鸡对海拔资源的利用差异大,两者间竞争较小。
浙江省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贺琬茹, 傅舒婧, 伍琳琳, 任泽茜, 陈永刚
2021, 1(3): 70-79. doi: 10.12335/2096-8981.2020121002
摘要(501) HTML (106) PDF(87)
摘要:
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浙江省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SuperMap iDesktop 9D分析浙江省各市生态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浙东北生态—经济总指数优于浙西南生态—经济总指数,是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共同作用的结果;2)通过城西科创大走廊、美丽乡村2个典型的实例研究,展示了新兴经济与传统经济视角下浙江省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情况;3)只有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二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ASTER数据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陈岩松, 花伟成, 周春国
2021, 1(3): 80-89. doi: 10.12335/2096-8981.2021012601
摘要(361) HTML (90) PDF(73)
摘要:
为研究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南京市主城区 2002 、 2014、 2017年3期ASTER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最大似然法、神经网络法和支持向量机分类法进行土地覆盖分类,选择最高精度的分类方法;再基于当量因子法计算南京市主城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和生态经济协调程度评估;最后,立足南京市实际情况,从人口、经济、政策角度来进行驱动力因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土地覆盖方面。2002—2017年南京市主城区耕地面积大幅下降,大部分向建筑用地转移,小部分向林地转移;2)ESV方面。2002—2017年ESV减少了1.81亿元,其中耕地下降了3.04亿元,草地下降了0.57亿元,林地增加了1.94亿元。从单项功能产生效益上分析,水源涵养和废物处理两者产生的效益最高,占比接近60%。另外,ESV对于水体的敏感性最大,对草地的敏感性最小。耕地对ESV的影响越来越小,林地对ESV的影响逐渐加大;3)南京市主城区生态与经济存在轻度冲突,且随着发展的加快,冲突略有加剧。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边缘地区城市化,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增加、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是耕地面积和耕地服务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生态工程等政策因素的影响是南京市主城区林地面积和林地服务价值增加的主要原因。15年来,南京市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导致了耕地面积被大量占用,使得南京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降低。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可以略微弥补城市发展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浙江省森林资源调查因子识别度研究
林辉, 骆剑承, 詹立明, 胡晓东, 吴送良, 周楠
2021, 1(3): 90-101. doi: 10.12335/2096-8981.2021031002
摘要(358) HTML (88) PDF(101)
摘要: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对减少外业工作量、提高准确性都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基于0.5 m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通过目视解译,根据森林资源调查因子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反映的程度研究识别度。对地类、竹林、乔木树种和龄组、经济树种、树种组成和蓄积的识别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以实例影像解释说明识别度;结论将识别度划分为强识别、可识别、弱识别和不识别4类;还讨论了综合性、物候性、相对性、地域性、现地调查、数据源等方面对识别度的影响。系统地梳理了各项因子的影像特征及可识别情况,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浙江省湖州市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评估
吴伟志, 朱程昊, 蒋中炜, 蒋小凡, 陈碧芽, 李国庆
2021, 1(3): 102-108. doi: 10.12335/2096-8981.2020122301
摘要(405) HTML (100) PDF(88)
摘要:
以湖州市域森林资源为评估对象,依据《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采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小班批量评估方法,对林木、林地2项森林资源资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湖州市森林资源资产价值量为433.84亿元,其中林木资产价值量为331.62亿元,林地资产价值量为102.22亿元。湖州市经济林和竹林价值量占森林资源资产价值总量比例较大,并且乔木林中龄林林木价值量较高,人工林资源资产价值量高于天然林。研究结果对构建和推广林木和林地资源价值量资产负债表核算体系与技术方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